刷爆朋友圈:王健林“先定个小目标比方说挣它一个亿”
今天(29日)小编的朋友圈被一个人刷屏了,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王健林,而他霸占整个朋友圈就因为他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说的一句话。就这一句话,那是“秒杀”了多少人啊。王健林在一个节目里不仅曝光了他的办公室和他的收藏王国和商业理想。在访谈环节,他耐心教导年轻人说:“有自己目标,比如想做首富是对的,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用几年挣到一个亿。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到了以后,下一个目标,再我奔10亿,100亿。”! 原图是这样的:
果然首富的世界和我们是不同,但王健林最初也是和你我一样从无经历过来的,那么王健林的发家史肯定是值得那些有志于想当首富的人深扒一扒的。他是如何从一个亿小目标慢慢奔到10亿、100亿的呢?今天小编就来说一说王健林的发家史。
王健林的一个亿小目标如何实现的?
公开资料显示,王健林1954年生于四川农村,是家里5个孩子中的长子。其父从事森林管理工作,因家庭生活贫困,他在13岁就辍学帮助父亲干活。他15岁自愿入伍,曾打算一辈子当一名军人。
但是,80年代市场经济浪潮涌动。认为“今后经济会变得重要”的王健林,在1983年以军人身份进入辽宁大学学习经济管理,获得学位后的1986年他很快转业到地方政府,并做到办公室主任。随后,他迎来了最大的转机。
当时政策宽容,政府官员下海,王健林也抓住了机会下海。当地市政府进行房地产开发后,麾下的房地产企业“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设立不久就负债数百万元。“谁能把欠债还清了,就把公司交给谁”,一筹莫展的市政府干部的这句话,被王健林视为千载难逢的机遇,他毛遂自荐干起了房地产。
在一次访谈中,王健林透露了自己的第一次下海的初心,其实也并不是想当中国首富,就是获得更多财富,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最初做生意时的理想,就是奋斗到拥有一栋楼,起码可以出租,吃喝不愁。”
不过王健林成功得连自己也没有想到。
那块旧城改造的地是老城区,改造成本算下来1200块钱一平米,当时大连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王健林就搞了几条创新: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他做一个明厅;第二,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1000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这一单就赚到近1000万元!
并且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旧城改造很有钱赚,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当其他同行回过神来的时候,王健林已经成了改造大连旧城区的“专业户”。
在一次采访中,王健林这样谈到自己的第一个亿:做生意一段时间后,目标逐渐扩大,就给公司定下目标口号,争取奋斗到资产一个亿。那个时候很多员工就觉得不相信,一个亿,太遥远了。那个时候大家努力,再加上那个时候中国整个经济处于快速成长当中,所以很快就到一个亿啦。
创业初期最重要是什么?
王健林是这样说的:
第一,敢闯敢试。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
第二,创新求变。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才能获得超额利润。
第三,坚持到底。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一样,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个桥我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找个梯子我就爬过去了。
首富之路:慢慢奔到100亿、1000亿
1993年,王健林带领万达走出大连,布局广州,1998年已经成功进入成都、长春等多个城市,成为一家全国性房地产企业,2000年正式进军商业地产。
很快,一种新的商业地产模式在他手里出现了:先找沃尔玛等商家签租赁合同,然后再盖商场,以降低商业风险。王健林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做“订单商业地产”。
万达在一年之内让沃尔玛在全国6个城市试了六次,结果美国百胜、新加坡百胜等10多家全球连锁企业也加入了“合约”,万达“订单商业地产”模式正式形成。
如今,万达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总结经验,王健林将公司的成功归结于三话:傍大款、产业链和标准化。
一个商业项目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招商。如何抓住商户,王健林的看法一针见血,“让他们赚钱,他们自然会跟着你。”
2011年,万达集团奔过了100亿和1000亿目标,驶向更远的目标。
完整版王健林、鲁豫采访视频: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a0021srfg52&auto=0
最近的VR视频体验起来还是蛮爽的 用三星电视的路过 真是难得给力的资源啊。 用康师傅电视的路过 最近的VR视频体验起来还是蛮爽的 我的电视播放不了4K...看来得买盒子了。 不错,大力支持! 用康师傅电视的路过 乐视做电视的,居然发布了乐视汽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