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毒舌电影原创:dsmovie) 三年前,Sir学会了一个单词。 至今印象深刻—— purge,清除。 因为一部电影。 人类清除计划 The Purge 口碑虽不佳,但票房可观。 全球总票房2亿。 《人类清除计划》有一个特别牛逼的设定—— 每年固定一天,杀人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013年第一部,伊桑·霍克、琳娜·海蒂主演。 故事发生在2017年。 犯罪率激增,社会暴力泛滥,政府决定将暴力压缩到一个晚上之内,让国人尽情宣泄。 杀戮时间是3月21日19:00,到22日07:00。 之所以是这一天,因为“3,2,1”,正好是在倒数。 当然,为了避免这一晚之后整个美国被轰平。 游戏有两条规则—— 不能伤害十级以上的官员。 只能使用四级,或以下的武器。 一言不合—— boom! boom!boom!boom! 但在施暴者心里,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杀人前,先祷告。 一个醉驾司机撞了他们的车,害他们差点没命。 肇事司机不仅不认错,还打了导演。 妻子后来抱怨: 要是每一年都有一天杀人不犯法,那就好了。 不少影评人觉得,影片浪费了一个超屌的设定。 因为无论是惊悚气氛的营造,还是悬念的设置,都处处能找到Bug。 而且,真的爽到了。 男主角换成了《美队3》里的“交叉骨”弗兰克·格里罗。 但是动作场面完爆前作,画风从惊悚片,变成了动作片。 男主一路开挂,带着四个弱鸡在屠杀之夜杀出血路。 近身搏斗,干净利落。 第一部只是披着屠杀日外衣,玩惊悚。 第二部则把关注点放在了这种设定的背后—— 贫富差异带来的阶级矛盾。 杀人有了新方式,不必再亲自动手。 而是用钱买人命。 病重的穷人为了不给家庭再添负担,把自己卖给富人屠杀。 充满对资本社会的讽刺。 导演抛出了一个问题—— 法律保护的富人,还是穷人? 留给观众自己思考。 今年7月1日,第三部《人类清除计划:大选之年》将在北美上映。 弗兰克·格里罗也将回归。 第二部中的男主,成了参议员夏琳·罗安(伊丽莎白·米切尔 饰)的保全队队长。 夏琳因为放话要歼灭人类清除组织,而在下届总统选举中领跑。 政府内部,有人希望利用清除计划,将她灭口。 巴恩斯需要带着夏琳,在杀戮里存活下来。 更像政府内部斗争。 因为,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 不少媒体都认为这部片子就是在影射选举。 movieweb:川普和希拉里一定影响了《大选之年》。 我很欢迎大家在看片的时候对号入座,看看哪个角色对应哪位候选人。 我觉得能够说出“啊!这话川普说过!”是件很好玩的事。 他的竞选口号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 片中说的则是“KEEP AMERICA GREAT”(让美国保持伟大)。 所以说,川普上台之后,就会开启人类清除计划了…… 但可以肯定,它会引起比《愤怒的小鸟》更激烈的政治隐喻讨论。 毒舌电影原创,微信ID:dsmovie 微信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