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donaldjackie 2019-12-18 10:27 560人围观 神剧与烂片


(本文由毒舌电影原创:dsmovie)

昨天说了部国产悬疑片。

真·悬疑粉云舅看完,一脸不服气:

就介个,来来去去才仨主角,算啥。

我偶像罗伯特·奥尔特曼拍的片,七八十个人物,照样玩得溜,人家那才叫“妙片”。

Sir有点懵:等等,奥特曼?

然后脸上留下了他的巴掌印。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好吧,既然这么牛,今天就请云舅出马,让他给你们好好说说。

这个“每部片都绝对值得看五遍以上,还能看出新花样”的牛逼导演。

这是被打肿了脸的分割线

今天云舅给大家介绍一位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导演。

罗伯特·奥尔特曼

Robert Altman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1925-2006)

很多人可能摸不着头脑。

一句话简单介绍——

他是这个世界上拍群像戏拍得最好的电影大师。

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二能实现戛纳金棕榈、威尼斯金狮和柏林金熊奖大满贯的导演(另一个是谁你们猜)。

他提名五次却从未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是奥斯卡的历史污点之一。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最后奥斯卡给了他一尊终身成就奖

奥尔特曼说:

有人说看过我的电影,但他们却只看过一遍。

不错,他的电影,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是那种巨型派对片,比如1978年的《婚礼》、比如2001年《高斯福庄园》。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婚礼》

一上场就二三十多个角色,简直快把观众逼疯。

当你发现眼前不断地闪出新人物,而每个人物都没有介绍自己并熟得像一家人一样互相打招呼时——

你千万不要退缩。

这是看奥尔特曼电影的关键时刻,你只要两眼一闭,两腿一伸——

就忍过去了。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再看一会儿,人物自己会清晰起来。

这时就到了渐入佳境、慢慢变得情难自控的境界了。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接下来眉开眼笑眉飞色舞,自是不在话下。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奥尔特曼最厉害的,不是他表面上的电影手法。

他的群像戏之所以强大,更多是因为他把对人生的思考与态度,放到了他的电影里。

是那种有点“游戏人间”式的老辣思考,是那种看似冷眼旁观但又游戏其中,把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一展现的境界。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今天云舅就让你讲一部他晚期的代表作品——

高斯福庄园

Gosford Park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做为资深推理小说粉的云舅,先给大家普及一个推理题材中的类型模式,叫“暴风雪山庄”。

说的就是一群人聚集于一座建筑物之内,出于各种原因无法跟外界联系(最常见的就是被暴风雪围困),而在这个封闭空间里,杀人命案就在眼皮底下发生,谁是凶手?

这种模式自从推理界人称阿婆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使用之后,几十年来被各类推理作家用得不亦乐乎,你看都看腻了。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去年BBC拍摄的《无人生还》

《高斯福庄园》的故事从表面上看,也正是这种模式。但影片包含了非常多的变奏,也就是被“奥尔特曼”化了。

在他的手下,最俗套的题材也能变成一部极具艺术逼格的杰作。

《高斯福庄园》片名点题,所谓的“暴风雪山庄”,就是这个庄园。

但这部电影从头到尾,也没在正片里出现过“高斯福庄园”这个词。

也许从这一点开始,奥尔特曼就已经把影片打上了自己的黑色幽默标签。

影片第一个镜头就很特别,摄影机从一个水坑升起来。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为什么是一个水坑?

水坑里就只有水吗?

当然不是,水里还有一个小庄园的倒影。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为什么要从污水坑里拍庄园?

因为本片背景是建立于英国贵族在一战后的没落时代,贵族们不光鲜的时代。

除此之外,水坑还显示当天有雨。

影片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下着这场令人不愉快的雨水。

一部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极为重要,它能确定全片基础。

而导演奥尔特曼一开始就拍水坑,明显已把这片子设定得非常不小清新,有种写实的尴尬感,区别于印象中英式风格高大上的《唐顿庄园》之类。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唐顿庄园》

摄影机升起后,我们看到了伯爵夫人的住处。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跟普通人比这也算是个大屋子,但跟后面的高斯福庄园,它就完全被秒出几条街。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建筑的色调也是白褐灰,小气破旧,水渍遍布。

一个词:没落。

另外,自己家门口就有这么大一个水坑,却没钱修补,可见主人财政上也是摇摇欲坠。

虽然没落,但她还是有专车接送,可谓死而不僵。

这辆开过水坑的汽车,也是让镜头向上升带出环境的叙事动机——

你也可以说,就算没这破车,老子也能把镜头升起来,你管得着吗——

所以,差的导演就是喜欢硬来。

这个升镜头,前景一直是一颗老树,枯枝下的庄园(影片后面也出现不少类似镜头),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你看,光是第一个镜头,云舅我就读解出这么多含义,你当大师级别的导演,真的是吹出来的咩?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辆车子接上了伯爵夫人和女仆玛丽,开往高斯福庄园。

这个女仆是影片的核心角色。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她其实在第一个镜头里就出现了,那个时候她在远景中是个小人影,出场非常不起眼。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再加上她衣着灰土,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还一直被雨浇的乡下口音妞。

如果你不看到最后几场戏,可能没有人能够猜得出,她是 “名侦探”——

所有推理故事中必备的角色,就像福尔摩斯、波洛一样。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但这个土气的女仆如何能当上这个角色,正是奥尔特曼和编剧设计的又一条“反骨”。

像奥尔特曼的大多数“群戏片”一样,本片人物众多。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尤其在大家开始进入高斯福庄园时,加上奥尔特曼标识性的多轨对白声音重叠,观众的混乱已经达到了高潮。

主人家是威廉老爷和西尔维娅夫人。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来做客的嘉宾除了一开始的伯爵夫人外,还有女主人的两个姐妹的家庭。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还有堂弟演员,及好莱坞制片人等等一大堆人。

而且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仆人,这些仆人也有大量的戏份。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更让人崩溃的是,庄园里等级制度森严,起居空间分为“楼上”和“楼下”,楼下的仆人们在彼此称呼的时候,用的是自己楼上主人的名字——

当然他们各自还有真名。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还没完,人物彼此之间关系也有亲有疏。

有人在打招呼的时候亲切回应,有人只是漠然点头。

每个表情都有所指,每个动作都有含义。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种同时出现的超大信息量,足以让刚看本片的观众们头晕脑胀。

但你一旦错过,又不能完全欣赏到潜台词。

比如画中庄园主威廉老爷抱着的爱犬,可谓神憎鬼厌,几乎人人私下都要骂上两句,踢上一脚。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但只要它抱在老爷怀里的时候,所有人都笑脸相迎,视之为宝。

那些笑容和鄙视的表情,都是一闪而过,需要仔细分辨。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比如庄园的女管家威尔逊,第一次发现有位仆人名字叫帕克斯时,她和老姐姐科洛夫那惊谔的表情,也是瞬间即逝。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个关键信息很容易就淹没在其它的信息里,但你直到最后才发现——

这些细节直指最后的真相。

可以说,影片在一开始就已经进行了凶手的暗示。

而且导演奥尔特曼说过:

我的电影本来就要多看几遍。

所以当你在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导演的每个细节都埋伏着用意。

毕竟,相比他在《婚礼》里的四十多个角色,《高斯福庄园》已经算“心慈手软”了。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接下来,摄影机颇有些欢快地穿梭于楼下仆人的楼道中(意味着底层人民的活力)。

这时候影片给出了又一个重要的推理元素——

一瓶毒药的特写。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导演并没有特意指出会是谁下手、用哪瓶毒药下手。

相反,他的意图是描绘每个人的情感和经历,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凶手——

或者说,凶手是谁并不重要,影片关注的,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

这正是奥尔特曼对传统谋杀题材的改造。

下面这两个镜头是一前一后紧接着的。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从色彩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楼上”贵族与“楼下”仆人的些许区别。

老爷们的衣着一率是浅灰色系,款式低调奢华但千篇一律(每吃一顿饭就要换一套衣服)。

他们的客厅墙面是红色,环境光线充足。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仆人的服装是深灰、黑色系。

他们的墙面是浅黄绿色,人物面部较暗,因为整个仆人区域是缺乏窗户和自然光线的。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像这样的灯光、服装、道具细节的用心处理,在影片中可谓比比皆是。

在“楼上”的贵族餐厅里,宾客的座位顺序是按规矩精心排列的,一男一女交叉而坐,有礼貌地进行对话。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有趣的是,在“楼下”狭窄的仆人用餐区,虽然人挤着人,但他们的座位顺序也是按照主人的爵位大小进行排列,等级观念深入骨子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但是,仆人们的对话场面就自由散漫,口味重得多。

高斯福庄园虽然主仆阶级划分严格,但其实导演在表现他们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遵守英式仆人“鞠躬尽瘁一丝不苟”的形象。

片中的女仆各种碎嘴八卦爱议论这点就不消说了。

——西尔维娅夫人一定很兴奋。

——哦,我不这样想,因为她是头势利的母牛……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就连庄园中两个看上去忠厚老实忠心耿耿的老男仆,也时常有自己的一些自私小习惯。

比如偷看主人报纸、偷吃客人果汁等等。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奥尔特曼并没有用一种人为想像式的“服务阶层”形象,来套用到影片。

片中二十多个角色,个个性格鲜明,心怀鬼胎。

当他们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甚至同一个镜头时,真有“眼睛不够看”的感觉。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随着导演对人物群像的强烈关注,影片甚至让观众完全忘记了,还有悬疑情节存在。

影片把重点放在了各类人物与老爷关系的恶化上,开始产生了一系列,在表面上对老爷不利的人物。

也就是终于开始要进入推理的核心——

受害者部分了。

老爷马上要被宾客或仆人中的某一个人杀死!

就在这时候奥尔特曼,又玩了一招变奏,让老爷的堂弟——

一个演员唱起了他主演电影的插曲,一首接一首。

这些入耳的流行歌曲,引发了“楼下”仆人们的围听。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和“楼上”打牌贵族们的不屑。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但这一幕的重要用意,是用甜美反衬一桩谋杀的进行

或者也可以说,这是在呈现看似光鲜的贵族生活底下的残酷真相。

书房里,凶手那把刀刺入的声效,与客厅里歌手轻快的弹奏,形成了有趣的反差。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就是导演在追求一种奇妙的平稳感

在影片进行了快80分钟的时候,谋杀案才发生,暴风雪模式也才刚刚开启。

但这个“暴风雪”,却很快滑向黑色幽默的调子——

普通的暴风雪模式,是庄园里的人没法跟外界联系。

但高斯福庄园内是有一部可用的电话,却被好莱坞制片人一直霸占着不放。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而这位好莱坞制片人的新片题材,正是一宗发生在庄园里的凶手案——

这让影片的内容,变成了一宗戏中戏。

而这宗现实发生的谋杀案,其实又是一桩“双重谋杀”。

可以看到,虽然导演奥尔特曼致力于“暴风雪山庄”的变奏,但这个故事,仍然保有一定的推理和悬疑含量,并不是白开水式的罪案设计。

接下来,人们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侦探

此侦探在派头上倒是也非常有“名侦探”的气质,深蓝的背景光,神秘的侧光,身材高大的他抽着烟斗,颇有点福尔摩斯的风采。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滑稽角色,徒有其表。

编导把这个人物设计成:永远都没机会向大家介绍自己名字的家伙。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每次自我介绍到一半就被打断

所以影片直到最后结束,我们都不知道这个侦探的名字。

从这一点来说,又像是奥尔特曼对传统推理题材的“戏弄”。

在谋杀案发生后,影片迎来了第一个晴天。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似乎在暗示威廉老爷的死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影片好像在营造一种奇怪的慵懒氛围

不光是片中人物对这桩谋杀案不太上心,连观众也缺少那种被强烈悬疑牵着走的感觉。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也正是导演奥尔特曼“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体现。

电影的后段,当侦探对每个人进行看似专业实则“无效”的盘问时,我们也慢慢得知了每个人背后的辛酸故事,和威廉老爷的真面目。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片中的侦探其实对解决凶案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反而由一个旁观者,慢慢得出了结论。

这个旁观者就是开始的女仆玛丽。

玛丽也并不像传统的“名侦探”那般理性、冷静地做出推理,她只是恰好听到了关键的信息,并把它们整理到了一起。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整部《高斯福庄园》,可以说是在用十几个故事线来隐藏住了谋杀的动机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影片虽然是以这个作案动机出发,却更着力于衍生出的事件,与交叉的人生。

所以凶手是否落网不重要,案件本身也变得不那么重要。

最后,众人纷纷离开高斯福庄园。

影片缓缓结束于一片抒情、悠扬但又带点忧郁的钢琴声中,镜头下的天空第一次如此晴朗怡人。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但观众的情绪却是如此五味杂陈。

这几十个人聚集在高斯福庄园的三天两夜,像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

谋杀案只有一件,但讲述的事与人,却是千姿百态。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这种具备极高境界与思想含量的电影,没有个几十年的人生和创作积累,真的拍不出来。

这样外表光芒不露、内里牛逼闪闪的电影,你只看一遍,够吗?

这部电影看五遍才能找出真凶

最后,听动心了的,A站就能看。

|公众号回复20看近期热门推荐

如何有文化地表达啪啪啪

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常年高居影史第一

星爷太牛了,选部A片都这么有品位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