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最近一次“隐隐作痛”是什么时候,什么事? 刘德华记得。 最近,在《鲁豫有约》访问中,一直坚持peace and love的华仔,忍不住吐槽了。 天王幽幽地说:他失去了一个发现刘德华好的地方的机会。 对方就是墨镜王王家卫。 当初说好了,找刘德华拍《春光乍泄》,签约都签了,开机之后,才发现换人了。 哈哈哈。 墨镜王“债”,又被挖出一条。 不知道他听过这班“复仇者联盟”的吐槽没有。 梁家辉:
张国荣:
梁朝伟:
巩俐:
似乎,只有章子怡期待下一次合作。
但吐槽之外,你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让演员内心备受煎熬的王家卫,帮这班演员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章子怡,《一代宗师》让她拿下12座影后奖杯。 梁朝伟,《花样年华》为他赢下唯一一座戛纳影帝。 还有张曼玉。
记住这张照片。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在还没有被流量侵蚀的剧组里,导演就是“国王”。 对王家卫而言,雕琢戏,也就是雕琢人。 对李安又何尝不是。 他们以让演员痛苦闻名,他们喜欢逆着演员的本性、意愿,强迫他们进入被压制的情绪状态,感受,体验,崩溃,进而涅槃重生。 说白了,正是这些痛苦,成就了电影,成就了演员。 今天,Sir想重提华语影坛的“痛苦往事”。 不是为了缅怀痛。 更是想借“痛”反问—— 怕痛,还叫演员吗? 王家卫说多了。 我们拿另一位大师“开刀”。 华语影坛几乎零差评的安叔,李安。 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后,安叔一张饥肠辘辘,啃汉堡包的图片引爆社交网络。 亲切,亲民。 但。 这评价他剧组里的演员可不同意。 对于章子怡来说,王家卫反而是温暖的。 她哭得最多的,是在《卧虎藏龙》。
当时,章子怡刚在柏林影展穿着“红肚兜”,跟张艺谋见证《我的父亲母亲》“擒熊”。 起点非一般女星可比。 张纪中的橄榄枝递过来,《笑傲江湖》,想让章子怡出演小师妹岳灵珊一角。 章子怡动心了。 一来,能赚更多的钱。二,名气能再上一台阶。 但恩师张艺谋下了“死命令”:不准演电视剧,演了就完了。 ——插一句,这“戒”直到前年才破,章子怡与周一围演古装剧《帝凰业》。 张艺谋推荐她进了李安的《卧虎藏龙》。 谁都知道,李安心中的首选是舒淇,是经纪人文隽给拦下来。 当时的章子怡,其实是“备胎”。 章子怡一边训练,一边拍戏,受伤,家常便饭。 这不是最恐怖的。 最恐怖的是,章子怡随时都有被替换下来的危险。
这种感觉,经历过青春期的我们都有过。 刚踏入社会,战战兢兢,脆弱的存在感,“上司”一个眼神都能击溃。 每天收工,导演李安会跟当时的大明星周润发、杨紫琼拥抱道别。 章子怡? 没有,被忽略掉了。 直到杀青最后一个镜头结束,章子怡才得到这个拥抱。 这个时候,章子怡才敢一吐委屈:“导演,这是你第一次抱我。” 危机感,是李安施于章子怡最大的压力。 也是章子怡成为玉娇龙的最大动力。 在面临同样可能被替换的危险,刚出道的章子怡能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去练习、去磨打。 一边真的痛,一边硬挺着。 相由心生,试问,没有这种“痛”,何来电影这张让人难以磨灭的面孔。 注意章子怡的嘴唇。 恐怕当时的她都不可能去总结,意识到嘴唇在蠕动。 就是下意识地做了。 这种细节,传递出来信号就两个字,不服。 从此,硬和倔,成为章子怡标志性的表演风格,甚至一直持续到“宫二”。 周迅在最新的《圆桌派》,曾谈过一个表演技巧。 那就是,当情绪极度浓烈时,内心常常会分裂出另一个“我”,提醒自己,记住这种感觉,记住这种感觉,下次演戏时有需要可以用到。 从这角度讲—— 李安当时赋予章子怡的痛苦,无疑是一座表演的矿藏。 再说一个“安女郎”。 汤唯。 《色,戒》第一次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亮相,我们首次见证了汤唯的面目。 合影时,有记者发现,汤唯细心地蹲下身,为李安拉上羽绒服拉链。 一个动作,就把新人微妙的妥帖展露出来。 汤唯是很晚才进组的。 在此之前,据媒体报道,备选名单里的女星有章子怡、徐熙娣、刘亦菲……直到后期,也在纠结汤唯和朱芷莹,二选一。 两个女演员都在一个剧组。 后来,汤唯出演王佳芝,朱出演女二号。 但被选中,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 李安对于打破汤唯话剧演员的习惯,力道可用“摧枯拉朽”形容。 他,挑战了一个女孩日常的美感认知。 让汤唯在镜头前保留腋毛,并给了八个月去“长出来”。 更何况大尺度的激情戏。 连汤唯的前辈,被王家卫练过的梁朝伟,都承认心理压力很大。 李安这一次给演员的“痛苦”是,挑战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耻感”。 为角色创作奉献,就要丢掉一层文明社会约定俗成的保护壳。 迈出一步,走向传统道德感的另一面。 特别对于女性汤唯。 这角色的深刻程度,就不用Sir再赘言了。 甚至可以说,在《色,戒》上映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王佳芝,都在“反噬”汤唯。 汤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演员。 因为熬过,知道厉害,变得厉害。 这厉害,已成为汤唯跟观众的某种契约。 低于这条线的“汤唯”表演。 很难被承认。 导演用演员是讲缘分的。 李安曾经心心念念的“玉娇龙”不二人选舒淇,成为了侯孝贤最爱的面孔。 侯孝贤爱舒淇,也“折磨”舒淇。 2005年,两人第二次合作电影《最好的时光》,也是舒淇拿下金马影后的作品。 我们看到的是“最美的舒淇”。 但是,只有舒淇才知道,她面临过什么样的侯孝贤。 据说片场的气氛充满火药味,一根火柴就能点燃。 侯孝贤在监视器前,如果一旦开始挠头,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示他不满刚才拍的镜头。 放心,他不会持续挠头。 他会发火,对象是“自己”,传递的却是高压的气氛。 传言他曾把自己的手掌拍骨折。 与王家卫相仿,侯孝贤对于演员表演的细节抠得近乎“变态”。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当然知道舒淇美,但对方的美在大银幕传递给观众,必须准确。 这才有了三个段落,三个舒淇。 1911年,舒淇是青楼女子。 侯孝贤要求舒淇动作要收,腰背要含着,不是妻室更似妻室,是当时名妓的“范儿”。 再汹涌的情感都要蜻蜓点水。 1966年,舒淇是桌球吧小妹。 没客人,一遍又一遍地码桌球,计分,偶尔发呆,就看看窗外,读读兵哥哥(张震 饰)的来信。 有客人,板正腰杆,要显高,显窈窕。 另一种形式的“色相诱人”。 侯孝贤给舒淇施加的“痛苦”就在于,外放的性格要被禁锢,美不是一连串心急火燎的感叹号,真正的美,是在大量重复的动作里,突然,透出一丝缝隙,它沉静而扎实,优雅又苦涩。 这,才是最好的舒淇。 ——据报道,舒淇拍完《最好的时光》,有长达10个月近乎抑郁的状态,暴瘦。 拍《聂隐娘》,侯孝贤同样非人地折磨她。 不给台词,不准多做表情。 每天舒淇做什么? 重复挥剑,直到生无可恋。 侯孝贤就是要让演员的状态疲惫到几乎崩溃。 这,才是一个厌倦杀人营生的侠女,应该有的心理状态。 王家卫、李安和侯孝贤,三大导演,三种“魔鬼”。 章子怡、汤唯、舒淇,在他们身上感受了不同类型又极致的痛苦。 但这苦,都没有白吃。 施者和受者,互相成就,最终让折磨变得有意义。 因为痛苦,意味更严苛的标准。 因为更严苛的标准,才能代表对这份职业的尊重。 今天,Sir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讲现在的演员如何“职业”。 比如等的时间多长,台词都背下来。 刘德华,就很纳闷。 他发问:这不是应该的吗? 怎么底线被当成金线去渲染? 是不是“世界改了我还停在以前”? 准时,背台词,就是职业精神了? 还有,扮丑,塑造与以往角色迥异的底层小人物。 这就是突破了? 流量“宝贝”杨幂在文艺电影《宝贝儿》中,当然有进步。 但,内心还是没有与形象相辅相成。 为什么杨幂还是不够,因为她的眼神,缺变化。 愤怒就是愤怒、焦虑就只有焦虑,你感受不到更复杂的情绪。 就怕对比。 比如杨幂旁边一个男演员,李鸿其。 就这一场在医院里与孩子生父郭京飞对质的戏。 他的表演就是有层次的。 先是低着头看地,觉得大庭广众里很尴尬,然后抬起头,聚焦在杨幂身上,很坚定,表达了真心的同情与关注。 说白了,杨幂,没有在这个角色里痛过。 更让Sir无语的是,有些明星还“无所谓”: 现阶段很忙的一些流量明星,我敢发誓那是不可能的,哪有时间? 某种程度,鹿晗确实说了“大实话”。 对他们来说,表演,就是对“重要时刻”的表演有兴趣,如果从头到尾塑造一个角色,哪有时间啊! 那什么是“重要时刻”。 不就是刚刚提到的炸点。 该哭了! 该叫了! 该动手了! 这就是所谓的“炸裂式”表演。 大喊大叫,大哭大闹,以分贝和扭曲的五官给观众记忆点。 再点名郑爽。 她的新剧《流淌的美好时光》收视率暴跌,创造芒果台新低。 她的回应是—— “人生不止电视剧,你的人生你随意。” ???? 人生有很多切面,Sir不否认。 但就职业来说,在限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它有且只有一个。 尽心,尽力。 我们置换一下,看看这种随意是多么不负责任。 老师说:人生不止课堂和学生。 司机说:人生不止方向盘和乘客。 看出问题了吗? 当你极力摆脱“绝对性”压力的痛苦,就朝着那个没有心的“人”大跨步地迈进了。 你就活成了一个或软塌,或僵硬的假人。 Sir不是在灌输什么机场成功学,一定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Sir是在说—— 无论导演、演员还是其他职业,其他身份。无论哪一种社会精细的分工。痛感,都是无法回避的主题。 每个人从脐带剪开的那一刻,就是痛的。 痛,因为你触碰到了真实。 痛,因为你不再满足于小情小趣。 痛,因为你正在被打破,被加速,被雕刻。 惧怕痛苦,做不成好演员。 而没有痛感的人生,又怎么叫活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