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回望2018年的电影市场,我们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让你欢喜让你忧。喜的是,2018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600亿大关,《我不是药神》等国产佳作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天,忧的是国产烂片依然层出不穷,继续挑战着观众忍耐的下限。 要选出一个年度烂片的片单,其实比年度好片更难。毕竟大部分优质电影都是有口皆碑,烂片却烂得花样百出,让人难以取舍。所以新剧百晓生精选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15部烂片,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2018年你被哪部“神作”辣眼过,谁又是烂片背后的制造者? 烂片也有规律可循? 新剧百晓生从2018年的豆瓣低分片中,选出了15部热度比较高的国产烂片,制作了以下的2018年国产烂片榜—— 这个表格并没有涵盖2018年的所有烂片,一些豆瓣评分人数较少的烂片,新剧百晓生没有收录进这个表格。比如,集中在豆瓣2-3分区域的一大堆国产恐怖片,《恐怖浴室》、《玲珑井》、《凌晨两点半》等,都烂得无声无息,就不纳入这次的盘点了。 根据这份烂片榜单,新剧百晓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1、喜剧片占据烂片榜的半壁江山 自从《美人鱼》拿下33.92亿票房之后,喜剧片就成为了国产电影市场的“香饽饽”。国产喜剧片一度成为卖座的代名词,但很快就沦为了烂片的集中营。从近两年来看,国产喜剧片数量上是井喷了,整体质量上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甚至有倒退的趋势。 从这份榜单来看,15部国产烂片中,多达10部电影都带有“喜剧”标签,但都以“尬笑”的风格为主。头号烂片《闺蜜2》,剧情混乱、演技浮夸,毫无逻辑。《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还在玩“屎尿屁”桥段。《爱情公寓》把盗墓片套了喜剧片的壳,忽悠剧粉买票,本身都成了个笑话。 喜剧片的烂片太多,几乎掩盖了其他类型烂片的“光芒”,但是我们还是能看到《阿修罗》、《冰封侠:时空行者》、《战神纪》等特效大片烂出风采。这三部电影都有相似的硬伤,剧本、特效、表演全部垮掉,让你看完了只想说一句——导演真有勇气。 今年的“国产可怕片”同样也是烂片重灾区,不过因为热度实在太低,新剧百晓生感觉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2、跨界导演成为“烂片制造机” 讨论完烂片的类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谁制造了这些烂片。只要看一眼这份榜单的导演栏,相信你就心中雪亮了。跨界导演几乎占据了烂片榜的一半。我们熟悉的张歆艺、吴克群、小沈阳、冯巩、包贝尔、郭德纲,都在今年推出了自己执导的新片。而且,都是烂片。 这其中,除了冯巩和郭德纲此前有过做导演的经验,其他明星都是首执导筒。新晋导演缺乏经验,对电影的把控能力不足,其实并不让人意外。这些跨界导演的新作也基本上都有着相似的毛病——故事讲不清楚,节奏混乱,人物脸谱化,笑点尴尬等等。 新晋导演有失手的,老牌导演也有马失前蹄的。曾因为《大内密探零零发》、《玻璃樽》等电影成名的谷德昭,近几年就沉迷于拍烂片不可自拔。今年的《卧底巨星》邀请了两大知名歌手——陈奕迅和李荣浩 ,最终电影烂到连主演陈奕迅本人都夸不出口,只好说“欢乐就好,欢乐就好”。 深陷烂片泥淖的还有刘镇伟、马楚成和朱延平。这三位都曾经是有家喻户晓代表作的知名导演,不知道为什么近几年一直在“自我放弃”,每年都要贡献1-2部烂片。新剧百晓生想说,现在就连王晶都拍出《追龙》了,还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想着吃老本,观众恐怕不会买账了。 3、观众已经厌倦了“卖情怀” 每年都会有“卖情怀”的电影,如果能延续前作的情怀,拍得足够走心,比如《谍影重重》、《指环王》等,同样有机会成为佳作。但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往往是,第一部无论好不好,都成为了“巅峰”,续作往往只有更烂的份儿。 今年有不少卖情怀的电影,《闺蜜2》、《爱情公寓》、《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欧洲攻略》、《泡芙小姐》等电影,都主打情怀牌,最终情怀卖不好,自己反而成了个笑话。 就拿《闺蜜2》来说,前作本身就质量平平,但至少还能算是比较清新可爱的“小妞电影”。到了第二部,就像网友说的一样,闺蜜情没了,只剩下2了。莫名其妙的故事,各种尴尬的致敬经典,夸张的表演,让整部电影呈现出一种“用力过猛”的尴尬。尤其是邀请泰森来跟张钧甯搭戏,还要模仿《太阳的后裔》,既不浪漫也不搞笑,只让人觉得“辣眼睛”。 今年卖情怀的烂片,还不得不提《爱情公寓》。这部电影更是一部“神作”。上映前,这部电影大打情怀牌,让所有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会延续电视剧版的剧情。上映后,观众才发现这是一部盗墓片,完全是借助电视剧的热度在炒作。虽然剧版的主角参演了,但是跟剧版没有半毛钱关系。有一位网友的吐槽很精准,《爱情公寓》开启了”诈骗电影“的先河。 从这两部的豆瓣评分来看,观众已经厌倦了“卖情怀”的技俩。现在的观众越来越理性,已经不是“情怀”就能忽悠得了。希望国内的电影人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 4、警惕明星云集的电影 以前说到明星云集的电影,可能我们会想到香港贺岁片,比如《家有喜事》系列、《东邪西毒》、《东成西就》等等。但近几年也有不少明星云集的国产电影,不但没有成为给经典,还变成了“烂片”的代名词,《澳门风云》系列、《天机·富春山居图》都属于这一类。 在今年的烂片榜上,我们也能看到不少明星云集的烂片。《冰封侠:时空行者》、《阿修罗》、《幸福马上来》、《祖宗十九代》都云集了很多我们熟悉的明星,但最后口碑都扑得鼻青脸肿。 这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因为这些电影普遍都有剧情方面的问题,即使有再多的明星助阵,也掩盖不了剧情本身的硬伤。就拿《祖宗十九代》来说,这部电影集结了岳云鹏、吴京、吴秀波、井柏然、林志玲、王宝强等二十几位明星,最终却呈现出“闹剧”的效果。剧情尴尬不说,还充斥着各种“老梗”,特效和置景也粗制滥造。就连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在这部电影里也没有半点光彩,完全成为了服务这个尴尬故事的道具,实在是有点可惜。 走心的电影才能赢得观众 烂片之所以能成为烂片,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不走心。回看这份烂片榜,你会发现烂片的生产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轻敌”的新手导演,一类是沉迷拍圈钱烂片的老导演。 对于新手导演,或许我们还可以多一份宽容。虽然他们可能已经是知名演员,但毕竟是第一次拍电影,即便是对电影的叙事、人物塑造等方面把握不好,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即便是现在已经受到一定认可的跨界导演,比如陈思诚,也有过稍显青涩的电影处女作《北京爱情故事》。新导演的成长总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还不必过于苛求。 但对于朱延平、刘镇伟、马楚成等等这些早已成名的老导演,观众恐怕已经说不出“原谅”二字了。这些导演早在年轻时代就已有过代表作,从这几年它们拍的电影来看,也不能说是江郎才尽,只能说是“放弃治疗”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吃老本,早晚会把观众的耐心消磨殆尽。等到那时候,恐怕再怎么卖情怀,观众都不会买账了。 先别觉得是危言耸听,看看这份烂片榜单,你就会发现,15部低口碑电影的票房普遍不高,只有7部电影的票房超过了1亿,而票房超过5亿的只有《爱情公寓》一部。反观去年,豆瓣评分不足4分的《大闹天竺》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都超过了5亿。 而在烂片难以赢得票房的同时,今年的国产口碑佳作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我不是药神》因为击中“看不起病“这个民生痛点,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票房一路飙升至30亿。题材相对小众,主演也没有人气明星的《无名之辈》,也凭借好口碑实现了票房逆袭,最终拿下了7.9亿票房。 这或许可以说明,中国观众正在回归理性,圈钱烂片大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与此同时,影视行业凛冬已至。阴阳合同、补税自查、影院上座率低,文娱行业融资难……种种迹象都在说明,影视行业的泡沫正在被挤掉,资本的热潮已经开始退烧。 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这可能会是一段艰难的时间,但同样也可能是一个契机。失去了资本加身的光环,中国电影市场才会越来越接近它本来的样子,真正走心的电影才会赢得观众的喜爱和支持。可以想见的是,未来通过卖情怀、堆砌明星来圈钱的电影,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小。或许,对于烂片制造者来说,最适合“改邪归正”的时刻已经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