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价格 虽然液晶电视同液晶显示器有一些区别,处理器芯片、内存及存储容量等部件都占据一定的成本份额,可液晶面板始终是决定这类设备成本的关键,在液晶电视价格持续走低的这两年,液晶面板同样是跌跌不休的状态—— 来自第三方研究公司群智咨询数据:主流尺寸的面板价格,已连续两年处于下行区间,整个液晶面板行业已经进入一轮持续的寒冬之中。这被外界认为是液晶面板行业特有的景气循环周期中的低谷。背后,还有一股"中国力量"在加速这一趋势: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中国显示企业,过去几年来在液晶面板上大手笔投入,已经迎来一轮产能的持续而稳定释放期,但是下游的液晶电视整机却步入了一轮更为漫长的滞涨期,甚至是消费需求的低迷。 于是一场液晶面板供应价格下调大幕拉开,最直观影响就是韩国"显示双雄"三星、LG,各自曝出巨亏,几大巨头从2018年年底开始连续几个季度亏损。中国台湾的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毛利率则低至不足3%。 面板价格的持续下滑带来整机售价的持续下调,以各尺寸均价走势来看,中小尺寸的电视产品价格走势跌落相对迅猛,价格也在不断刷新底线。以65英寸的产品为例,线上与线下价格差距一倍之多,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对于原本就微利甚至赔本销售的液晶电视企业而言,即将来到的双11不仅仅是再一次争夺线上市场流量的机会,恐怕更是一次行业价格被“血洗”的艰难历程。当然,对于众多有意购买或升级家中电视的消费者而言,当下的电视价格真的很让人心动。 55英寸会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记得小狮子小的时候,家里有台32英寸的电视就能兴奋好久,而在小狮子工作后,就不断有宣传说32英寸电视是卧室和书房的选择,可在捉摸许久后发现,电视,似乎客厅才是真的主要竞技场,32英寸的电视售价再低,也不如主流尺寸的电视出现价格战来得划算,而55英寸,绝对是主流消费市场争斗的关键。 目前55寸电视已经替代32寸成为第一大尺寸,市场份额已接近三分之一,但增长空间也逐渐见顶。65寸作为大尺寸化的下一接力, 2018年1-10月65寸销量份额达9.0%,同期增长3.9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很快,但市场规模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品牌是中国市场大尺寸的领先者,韩系品牌的萎缩,日系品牌的战略调整导致国外品牌的份额总体出现了下滑,这是导致大尺寸化进程放慢的原因之一。 以京东平台为例,55英寸、4K电视的售价在1599元一线,可65英寸、4K电视的售价就飙升到了3000元一线,用进一倍的价格去购买40%的理论可视面积?至少小狮子无法说服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