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绿皮书》在国内上映,肯德基全家桶的销量跟着激增。 因为两个主角在车上吃得太香了,谁看谁馋。 不过这个是美式炸鸡。 最近新出的这部韩国片里,诱人多汁的韩式炸鸡抢占了C位。 怎么样,有没有想点外卖的冲动? 就是这个全民喜爱的炸鸡,创造了韩国影史票房第一。 《极限职业》 影片在韩国从1月23日上映至今,热度依旧很高。 在它之前,2014年斥资190亿韩元的《鸣梁海战》以1357.49亿韩元的纪录稳居韩国影史票房榜首。 3月2日那天,历史被改写了。 《极限职业》的票房高达1369.57亿韩元(约8.11亿人民币),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NAVER网站上观众评分9.2,观影人次超1600万,等于是韩国每3个人里就有一个看过它。 它的成本也不高,制作费65亿韩元,算上宣传费一共也就95亿韩元,才到《鸣梁海战》成本的一半。 究竟是什么“神作”能让韩国人如此买账?原来是部警匪缉毒题材喜剧。 表现不佳的缉毒小组为了监视毒贩,盘下了对面快倒闭的炸鸡店。 后来却因一名刑警做出了好吃的口味,生意变得异常红火。 被引起了注意的毒贩也自己送上了门。 剧情简介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这就是咱们的《龙虾刑警》啊。 但两部电影谁也没抄谁,它们用的都是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里“一源多用文化征集展“的获奖剧本。 中韩两国拿来各自进行开发和本土化创作,接着就相继产出了这两部电影。 然而最后拍出来,一个扑街无聊评价低,一个口碑票房双丰收。 明明是同一个剧本,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咱们先来看看韩版。 一开篇,从缉毒小队抓捕小毒贩的行动里就能看出这帮人的业务水平。 他们确实是把门窗等出口都封锁了,但是因为穷却不敢破窗而入,不然还要赔钱。 结果囧态倍出,差点被毒贩误以为是擦玻璃的清洁工。 在吊索上晃晃悠悠,堂堂一个缉毒组长还伸手要嫌疑犯拉他一把。 毒贩就在他们眼皮底下溜走了。 围困不成只能追,其他人都在猛跑的时候,马警官骑着电瓶车向他们投来了关爱智障的目光。 马警官成功将犯人拦截,嘴上一直夸耀着自己的小聪明。 没帅过3秒,一摸兜瞬间尴了个尬。 手铐没带。 趁其不备,毒贩拿出电棒再次逃脱。 慌乱中他跑到十字路口中央,不慎被公交撞倒,还造成了16辆车连环相撞。 喂!最后这个小白车碰瓷碰得过分了啊。 本想省个玻璃钱,却出这么大捅娄子。 因为他们这次的无能,没有让毒贩劫车而逃的剽悍市民还上了热搜。 缉毒组的5个人被领导训完,又被重案组的同事嘲讽。 同事施舍一般地邀请他们去聚餐,一听是吃烤牛肉大家都心动了,但考虑到面子问题还是止住了脚步。 再一看,组长都乖乖跟着人家屁股后头去吃饭了。 行吧,其他4个人也不矜持了,到了店里就像饿死鬼一样往嘴里塞肉。 缉毒刑警,名号说出去好听,其实他们不过是一群苦逼公务员。 平常没日没夜的蹲守潜伏,用泡面解决温饱,根本吃不上几回像样的饭。 总是在辛苦付出,却偏偏因小事坏了大局。 生活都这么艰难不如意了,就只管狼吞虎咽,那还顾得上脸面。 自尊心不值钱,肉好吃就行。 后来他们揽下了一个盯大鱼的重任。要是这个毒贩头子能落网,绝对能一雪前耻。 没过多久他们就被大妈当作变态举报给了片警,不巧在犯罪团伙面前暴露了相貌。 街上不能待了,附近的炸鸡店就成了他们的新据点。 小组面临解散、组长屡次无缘晋升、毒贩头目逍遥法外、炸鸡店即将倒闭……多重困境集中到一起,盘下炸鸡店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犹豫再三,组长无奈拿出了自己的退休金,摇身变成饭店老板。 只办案不营业的话显得太可疑,炸鸡必须得卖起来。 在赶鸭子上架的情况下,5个人都试着做了炸鸡,比对过之后马警官做的最好吃,由此当选主厨。 他把老家的排骨调味与炸鸡融合,意外造就了一道美食。 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赚钱的网红店就这样诞生了。 而他们始终在等待对面楼的罪犯有所行动,至少在店里订个餐也方便他们借送外卖之机勘察敌情。 人物动机充足,一系列情节的推进合情合理。 相比之下,《龙虾刑警》的剧情发展甚是草率与敷衍。 起先缉毒小组的4个人压根没意识到龙虾店是个盯梢的好地方。 还是王千源饰演的组长去饭店二楼上厕所,才偶然发现可以透过窗户看到毒贩窝点内的活动。 此时,一名嫌犯走过来问在车内的便衣警察在干嘛。 正当他们不知如何作答,王千源就及时解围,随便用盘店的理由打算蒙混过去。 没想到假戏真做,店主竟同意以跳楼价成交,还有嫌犯为证。 所以盘店仅仅是一个避免露馅幌子,它和盯梢都没有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而他们的第一个客人就是嫌犯的老大。 其他组员对做饭一窍不通,刘桦迷之自信地颠起勺救了场。 之前对人物没有铺垫,之后也只用一句“我年轻时,家人都说我是端勺的”作为苍白的补充解释。 感情戏就更让人无语了。 韩版是欢喜冤家经历过大风大浪后挑明爱意。 国版是男主对女主产生好感全凭一场春梦。 最为致命的短板是主角既扁平又十分不讨喜。 话痨刑警是王千源在片中的设定,但编剧一定是对话痨有什么误解。 话痨不等于没教养。 他平时不是在贬低别人,就是指挥别人,态度也差得很。 自己捡最轻松的活干,永远是一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样子。 而且我们完全看不到这个角色在工作以外的生活,他一味地渴望晋升出气,但却没有足够的原因支撑。 反观《极限职业》,除了宛如衰神附体的共同点,5个缉毒组员不同的人物性格均得以凸显。 高组长肩负领导全组的使命,还要面对妻子的失望和中年的焦虑。 赚不着大钱也破不了大案,堂堂大丈夫活得挺窝囊,好像随时都会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叹息。 张警官是个大大咧咧的女汉子、有点贱的马警官很在意别人议论他的长相; 英虎是个忠于职守的闷骚男,载勋是涉世未深的新人,眼神都还透着清澈与天真。 炸鸡店的成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事无成的废柴,从而获得了新的动力。 从炸鸡的味道得到肯定,客人给出好评到生意火爆,他们一次次雀跃又沉下脸来。 归根结底,他们是警察。可带来久违的欣慰与鼓舞的,却是炸鸡。 叔觉得《极限职业》的亮点在于它找到了警察与商贩之间最纯粹的共鸣。 两者都在为养家糊口和实现自我价值而全力以赴,用心经营。 尤其它结合故事发展的喜剧路数一点都不低级。 5个人因营业不规范,在店面门口跳舞举牌表示“我们反省”那段,叔真的有笑出声。 一个包袱玩两次,对比起来更为喜感。 重案组嘲笑缉毒组说缉拿罪犯的功臣是公交车,总比校车强。 后来在重案组执行的任务即将失败时,目标人物的车辆恰好被校车给撞了。 要说《龙虾刑警》哪里有趣,可能就只有自带笑点的沈腾。 生意很难做的,赚钱没那么容易,电影也没那么好拍。 在起跑线相同的比赛里,我们还能被韩国甩出一截,实在是应该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