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易烊千玺痛打自己。 小混混,台球厅,迷幻灯光,诡异舞蹈。 内疚,负罪,累到在地。 因为他出卖了“大哥”周泽农——架不住警察的盘问,说出了他的下落。 这部叫做《痛打自己的告密者》的番外短片,导演刁亦男。 而在电影院里,那个被出卖了的大哥仍在流窜。 今年最凶残的一部华语片—— 《南方车站的聚会》 The Wild Goose Lake 继《白日焰火》后,金熊奖得主刁亦男最新作品。 上映之前,无限风光。 一是,它是唯一一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 当场获昆汀盛赞:写实、肮脏、破败。 “我已经好多年没看过这样的电影了。 ” 二是,胡歌。 两年前,胡歌宣布暂别娱乐圈:
两年期满归来。 正是印证了昆汀的评价:脏。 当年的阳光偶像,已经被刁亦男狠狠按进泥潭里摩擦。 甚至,在戏外也努力贴合人物设定。 仿佛喝了假酒一样,贡献了华语电影史上最朴实的宣传照。 能让他完全丢下偶像包袱的,是刁亦男。 编剧生涯22年,代表作品《洗澡》《爱情麻辣烫》。 之后指导两部“半地下”个人作品《制服》《夜车》,以边缘人物道德异化的主题,立下浓厚的个人标签:黑色电影。 五年前,《白日焰火》由地下破土而出。 获2014年柏林金熊。 起点,是一桩离奇的连环碎尸案,终点,是一场足以写进华语影史的迪斯科。 罪恶、欲望、宣泄...... 用迷失映照现实。 用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看到一片被背叛的土地。 5年后,《南方车站的聚会》。 阵地南下。 离开北方的凛冽肃杀,扎进的南方的愁云惨雾。 没变的,还是那股杀人见血的彻骨寒意。 相比《白日焰火》。 《南方车站的聚会》的风格更大胆,用料更考究。 但故事呢? 一则失望的高赞评论这样批判它—— 从语言到故事都没有实感,玩镜头,堆符号 各种做作的设计,在《白日焰火》之后是种倒退 缺点其实肉眼可见:失真。 人物单薄、转折生硬、缺乏动机...... 很明显,《南方车站》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尤其是那些期待另一部《白日焰火》式的,现实主义作品的人们。 但Sir想说。 《南方车站的聚会》才是刁亦男最极致的黑色盛宴。 要说故事,一句话足以概括: 误杀警察的偷车贼周泽农,已知逃亡无望的他,为了让老婆向警察举报自己拿到悬赏的30万,继续在野鹅塘负隅顽抗。 然而消化它。 却需要一定的观影积累,和细细品尝的兴致。 《南方车站的聚会》注定无法满足多数人的口味。 但无论是美学、风格、态度,都是今年国产片中无法忽视的存在。 昆丁说看乐了。 这乐子在哪? 现在就带你来找。 夜幕 黑夜,可以是最干净的画布。 作画的颜料,是那些你不会轻易发觉,却又肆意溢出画面的光线。 就拿这张剧照来说。 假吗? 《南方车站的聚会》超过70%夜景戏的,都是这样夸张的迷幻画风。 不光是为了好看。 每一种颜色,都在代替语言,向银幕前的你发送信号—— 玫红,象征诱惑、陷阱。 预示着主人公周泽农已经浑然不觉地,步入陷阱圈套。 翠绿,代表神秘、未知。 暗示着刘爱爱面对未知的紧张、不安。 藤黄,是警示与惊叹。 是周泽农发现同伴意外惨死后的震惊。 藏青,是隐蔽与忧郁。 只能在地下苟且,无路可逃的无力与哀愁。 不现实? 将情绪外化,将特点突出,这不正是表现主义的手段。 让情节节奏、角色情绪,一步步去拓宽现实。 拼在一起时,失真而又魔幻。 但在电影中,你往往忽略它的存在。 这一套路,刁亦男早在《白日焰火》中小试身手。 三名主角,总是伴随着三种颜色一同出场。 黄色,焦虑、不安。 红色,恐惧、杀戮。 最令Sir印象深刻的,是总是伴随吴志贞的绿色。 神秘、未知,她是谜题的题眼。 更重要的。 它也暗示着“背叛”的主题。 《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故事被减弱,形式感加强。 用大量的土味霓虹。 让不同空间的场景,随着情绪贯通、流动。 就说一场。 狭小旅馆内,三个匪徒恶斗,抡不开拳头,迈不开腿,近身肉搏。 黄色的灯光,不断渲染紧张、危险的气氛,近乎窒息。 而最后一刻。 你偏偏看不见人了。 只看到红色(鲜血)“终于”绽放。 这也是凭什么,他能让昆汀拍手说爽。 视觉元素的极致运用,除了光,还有影。 有时看清一个人。 只用一个影子。 隐秘和未知,不安与惊慌。 他们不仅操纵着观众视线,成就形式上的美感。 未知的阴影。 饱满的色彩。 也为角色,穿上了统一的戏装: 一群不能见光的人,和那些只能在黑暗中闪烁的欲望与不安。 那么。 黑暗中,都有谁? 意外 地方混混头目周泽农在慌忙中,枪杀警察,引发大量警力追捕,抓到就是死刑。 就算不死,这条贱命还留着做什么? 不如让它最后一次发挥价值—— 换警方悬赏的30万元奖励,补偿自己亏欠多年的妻儿。 然而。 看见这30万的。 还有帮派中的死对头、原本信赖的兄弟,甚至是原本陌生但也想要分一杯羹的同路人。 周泽农不仅是逃犯,也成了一只被各方逐鹿的失势者。 围猎就绪。 地点,是一个虚构的野鹅塘。 武汉郊区的一片野湖,汇集来各路人马,平地而起的一座城乡结合部。 行政划分混乱,“都想管,都没管好”。 一个边缘人物的故事。 正如片名,聚会。 片中两场聚会的互文。 极尽黑色、讽刺地揭开了刻板标签之下,这群小角色的另一幅面目。 1、小偷大会。 偷了就跑的蟊贼? 开场的小偷大会,近乎猎奇地揭开了一个地下世界:有帮派,有规矩。 一帮流氓小偷聚集,承包整座酒店,相互交流经验。 一张地图,挂在中央,用来规划每个团体的势力范围。 有规矩,就有人破坏规矩。 不满分配的刺头猫眼,起立发言,表示抗议。 小偷,也要荣誉。 2、警察开会。 智勇双全的重案六组? 杀警案爆发,重案队长刘队(廖凡 饰)集结队员与当地民警,商议抓捕方案。 注意那个巧妙的互文。 同样一张地图挂在中央,刘队交代着每组警察的监控范围,与小偷划分地盘的段落如出一辙。 正义、邪恶,有着同样的面孔、同样的手段。 最讽刺的是,同样有一名警察起立发言,表示抗议。 “我从没开过枪,需要找地方试枪。” 警察,也会怕死。 这样的互文比比皆是。 之前。 一场摩托车“偷盗大赛”,小偷们20分钟偷满了一个停车场,生产效率叹为观止。 之后。 便衣们安插布控,假扮成摩的司机,而他们骑的,正是“偷盗大赛”留下来的贼赃。 这里的警察,匪徒,已经被剥除了道德的立场。 对立,又同构。 你看到的,是本能的生存竞争。 电影中一处交火。 在动物园。 双方被恐惧挟持的双方,紧张而又生猛,宛如一场由人类出演的“动物世界”。 就在气氛最紧张的时刻,闪过一组蒙太奇: 火烈鸟、长颈鹿、猫头鹰依次出现,背景声中猛兽沉吟。 突然开枪,交火。 犯人倒地。 一直沉吟的猛兽也现出真身,一只老虎。 表情,却极度耐人寻味。 这也是《南方车站的聚会》从黑处浮现的真相—— 人无法被文明、现代、法律所规训的动物性。 在死亡与生存的面前。 人是平等的。 浪漫 总有一种人。 能且只能靠本能生存。 你一定记得《寄生虫》中的那段自白。 你知道什么计划绝对不会失败吗?没有计划。 人生永远无法跟着计划进行。你看这里,这些人难道都计划好,要一起在体育馆睡觉吗?可是现在,包含我们,大家都一起睡在地板上。 所以人不该有计划,没有计划就不会出错。 没有计划,没有方向。 靠直觉应变,靠本能生存。 但第一句“你知道什么计划绝对不会失败吗?”,就已经代表了他们的身份—— 失败者。 准确点说,被时代抛下的人。 在《寄生虫》中,他们躲在地下室里。 在《白日焰火》中,他们徘徊在一整片荒诞但真实的黑土地。 在《南方车站》中,则是这座名为野鹅塘的城乡结合部。 警察、小偷、帮派、妓女...... 三教九流杂烩,一场失败者的派对。 正如刁亦男所说,“我除了想给观众一个故事以外,还想给观众一个世界。” 在Sir看来。 他的确做到了后半句。 野鹅塘,一个令Sir迷幻的荒诞世界。 设定中,野鹅塘平地而起。 现实中,也并非不存在。 野鹅塘的故事,生长自一条又一条听来不可思议的真实事件:“小偷代表大会”“举报自己换赏金”“逃犯藏身动物园”..... 那个看似不可思议,摩托车削头的渗人场面。 也是取材自现实。 而刘爱爱的“陪泳女”职业,也是取材广西北海曾出现过的非法职业。 在戏中,装扮也近乎完全复刻。 长袖、长裤、防晒帽、女式斜挎包...... 一个个黑色故事。 拼贴成了这个野鹅湖。 这里聚集和收容了形形色色的“渣滓”—— 那些被时代废弃,被城市的繁华驱离,主流社会里的“多余的人”。 边缘,是黑色电影的传统。 然而边缘,是他们的本意吗? 值得注意的是。 周泽农手上的那只和平鸽刺青。 代表着这个黑色的故事中,为数不多的善念和浪漫—— 他至死,也不过是让妻儿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在这场群兽争霸中,他只不过想做一只无争、超然的白鸽。 他想要的不多。 却依然无望得到。 除非——用命,搏一搏。 这就是周泽农。 然而。 这只是周泽农? 在生命的穷途末路,电影仍然为他留下最后一丝浪漫的慰藉。 夜深湖静,周泽农与陪泳女刘爱爱泛舟湖心,云雨过后,微波荡漾。 灯光下,一群飞翔的水鸟被照亮了。 一个映射角色心理的意象——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人如果像白鸥一样,能够自由自在,飞到天边,就再也不用理会这些纷争和桎梏了。 但,谁能真的成为白鸥呢? 《南方车站的聚会》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试图勾起你更复杂的情绪—— 人生的逃无可逃。 命运的无可奈何。 这个社会中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条上升的路径。 更多的,是下沉。 是一场拼尽全力的挣扎,到死为止。 一个片段,同样至关重要。 受伤的周泽农在一所废弃房屋过夜。 一桩桩真实发生的社会新闻快速剪辑,由铺满在墙上的报纸,扑向银幕。 浑身颤抖,周泽农盯着它们,无力而坚定地,用枪指向了它们。 什么样的悲剧,最残忍? 当一个已经习惯失败的人,决定不再失败。 反抗,却注定让他走向灭亡。 这太黑色。 这太现实。 这是《南方车站》真正的聚会。 它用最浪漫、最诗意的语言。 讲述着在你世界边缘的故事。 并好意地提醒你。 这个世界没有边缘世界,只有你不曾倾听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