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694207667 2019-12-21 08:06 1027人围观 神剧与烂片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已经上映多天,身边许多朋友都已经观看了这部19年唯一入选戛纳电影节的华语片。在与朋友的交流中,不少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是:

“画面是美的,演员是棒的,但就是看不太懂”。

其实电影的剧情特别简单,胡歌饰演的黑帮小头目周泽农,因为帮派纠纷误杀了警察,被悬赏30万并踏上逃亡之路。在逃亡的过程中,悬赏金让周泽农成了各方势力的争夺对象,就连周泽农本人,也对这30万元产生了特别的想法。

如此直白的剧情,说多几个关键词都会剧透,怎么会让人感觉“看不懂”呢?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经历了多次讨论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家说看不懂《南方车站的聚会》,并不是看不懂剧情,而是不理解电影通过这样的剧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刁亦男用极其平淡的叙事方式,讲述了逃犯周泽农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他似乎只是把一个困兽犹斗的故事,用精美绝伦的镜头艺术作为点缀后,直接呈现到观众面前。

没有着重刻画舍命相救的兄弟情,没有突出周泽农对妻儿的眷念,没有挑明刘爱爱在帮助周泽农时的情感变化,更没有把反派狰狞的嘴脸进行让人深思的艺术批评。

所有可以引爆观众情绪的点,都被处理得非常平淡,让人看完后竟一时想不出能概括主题的语句。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刁亦男本末倒置犯新手错误?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导演叙事能力不行,只顾着玩弄光影色调和暴力美学,没有把故事讲好。

熟悉刁亦男的朋友应该知道,光影色调及暴力美学虽然是他喜欢的元素,但讲故事才是他最擅长的。

从2003年的《制服》开始,刁亦男就一直专注犯罪题材的电影创作,至今一共拍摄了4部犯罪题材的剧情片。其中2014年的《白日焰火》更是获得了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执导能力可见一斑。

如此经验丰富的导演,会为了玩弄光影和暴力美学而弱化剧情?这种本末倒置的新手操作,很难想象会发生在刁亦男身上,会发生在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华语剧情片上。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为此我想到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也许并不是刁亦男本末倒置,而是他想用这部电影“颠覆”我们的对电影剧情理解的角度。

对于犯罪题材的剧情片,男主理所当然是理解主题的最好切入点。例如《无间道》中的刘建明和陈永仁,两人的内心变化就是揭示主题的最好线索。只要聚焦在男主身上发生的剧情,总能很快明白故事的核心思想所在。

但如果核心思想散落在包括男主在内的所有角色上,我们又如何能用常规的观影角度,聚焦在男主身上去理解电影的主题呢?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其实在《白日焰火》中,刁亦男就作出了类似的尝试。如果仅仅把目光聚焦在男主廖凡身上, 那观影后只会觉得廖凡饰演的张自力是一个“渣男”。但如果把目光放在吴志贞、梁志军甚至是洗衣店老板荣荣身上,就会发现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远远不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

电影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因为电影可以用艺术手法突出一个角色,让他获得比现实生活中更“高光”的时刻,从而让人更好地通过角色去了解电影的各种主题。

这是电影的优点,但也是电影“缺点”。因为用艺术手法赋予一个角色太多的特质,很容易会让一个角色过于饱满,处理不当就会失实。常规的导演会找理由合理化角色的特质来克服这个缺点,而刁亦男却选择把特质放回到不同角色身上,把电影还原成生活,让我们以最贴近生活的视觉去得出自己的感悟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主演是胡歌,主角却不只是周泽农


回过头来看《南方车站的聚会》,我们是否会把视线聚焦在胡歌饰演的周泽农身上,而忽略其他角色一闪而过的高光时刻?不妨思考一下,周泽农作为逃犯,身上具有哪些应该彰显的特性呢?

是穷途末路时的悲壮吗?周泽农这个黑帮小头目虽然是困兽犹斗,但既没有枭雄的狂,也没有被冤枉的悲,观众除了对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和压抑外,很难觉得他是悲壮的。

反倒是手下杨志烈和黄毛的冲动,能体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狂气。以及忠肝义胆的常朝,最后在动物园里被重重包围时打响最后一枪,充满悲情色彩。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是错综复杂的犯罪手法吗?尽管周泽农为了把悬赏留给妻子费尽心思,但故事发生在一个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城镇中,里面的人都是社会底层人民,没有高大上的犯罪智商,犯罪过程粗暴直接,犯罪动机也非常明确,并没有什么反转的剧情和曲折的隐情。

反倒是刘爱爱在摇摆不定的过程中借他人之手彻底解放了自己,期间的行为能让人感受到抗争的艺术。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是逃亡时展露的人性光辉吗?即使周泽农想到把悬赏金留给妻子有点温馨,但缺失了5年的爱又且是30万元可以相抵的?即使他信任刘爱爱不会私吞赏金有点温暖,但刘爱爱摇摆不定甚至中途背叛的行为使人难以觉得她和周泽农

反倒是华华的背叛,马哥的昏庸以及猫眼兄弟的残忍,更让人感受到道义沦丧环境下的压抑和冷酷。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所以,如果把周泽农当作唯一主角,在他身上去理解电影的主题时,我们并没法概括出恰当的思想。但如果不局限在周泽农一人身上,而是把电影中每一个角色都用主角般的待遇去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电影是可以拥有多重主题的。

刁亦男在电影中需要表达的主题并不止一条,他也没有选择把周泽农塑造成一个“悲情”英雄,让他具备所有能“讨喜”观众的特质,毕竟这样做显得太假了。

他选择了把周泽农当作一条线索,通过众人对周泽农的不同态度,用他的逃亡过程逐一揭示想要探究的主题。主演虽然是胡歌,但要看清这部电影“讲什么”,就不能把胡歌当成是唯一的主角。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南方车站谁来聚会?


其实从电影的中文片名也可以看到刁亦男的小心思。片名为《南方车站的聚会》,南方车站就是电影开始时,周泽农和桂纶镁饰演的刘爱爱对话的车站。

然而在车站的剧情主要是围绕周泽农和刘爱爱的回忆展开,其他人压根没有在车站与他们有对手戏,又怎能算聚会?因此有人认为电影应该直接用英文名直译,叫《野鹅塘》更贴切,因为所有人和事都是开始于野鹅塘,终结于野鹅塘。

然而,刁亦男最终还是选择用“南方车站的聚会”作为片名,似乎在提示我们,“聚会”两个字就是理解电影主题的关键。南方车站可以理解为代表故事的开始,聚会则是代表了导演通过周泽农逃亡一事,把想表达的主题都聚集一起。

那么南方车站到底有什么“人”来聚会呢?我认为一共有以下三种: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第一种是困兽犹斗之人,在电影中以周泽农、常朝和杨志烈三人为代表。困兽之人一般具有三个特点,狂野、悲情以及对生的渴望。

杨志烈年少轻狂,被围捕还挣扎着打光子弹;常朝被围困于动物园,随着包围圈收缩放手一搏充满悲情色彩;周泽农明知警察已经接近,做好赴死准备的他却选择拼命吃面,对生的渴望与求死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三个人一起,才是困兽之人应有的特质。但刁亦男让代表“狂傲”的杨志烈和代表“悲壮”的常朝在开篇就“领便当”,所以可以推断出他要着重刻画困兽之人对生的渴望。

所以我们看到的周泽农并不是一个悍匪,也没有什么被陷害的悲情,有的只是对死亡的逃避,以及对生命的渴望。这也是为何他明知要死,也要挣扎着前往野鹅湖边,因为那里是他逃亡过程中最放松的地方,是他渴望生命逃避死亡的象征。

如果我们仅聚焦在周泽农的表现上,就难以理解结尾的用意,认为导演是刻意煽情,弱化了角色形象。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第二种是社会底层之人,在电影中以陪泳女刘爱爱为代表。虽然片中的角色多数都是社会底层人,但刘爱爱无疑是处于最底层的一个。作为陪泳女,她没有金钱,没有自由,甚至没有尊严,在遇到周泽农一直都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然而她内心一直有反抗的种子,因为被调侃而对同事大打出手,因为别人的帽子漂亮而抢过来戴头上。她并不满足于一直当社会最底层的人,但却又摆脱不了困境,直至遇到周泽农。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刘爱爱此前并不认识周泽农,在刚接触他时,刘爱爱对他是敬畏的。

畏惧是因为害怕他是残暴的凶徒,敬重则是因为他敢于反抗自己的困境。虽然在深入接触后,了解到周泽农的潜逃并不是出于自愿,而且还打算让自己被举报,把赏金留给老婆。

但周泽农的勇敢启发了她可以作出抗争。导演在电影的开局埋下了一个伏笔,周泽农在问刘爱爱如何可以相信她时,一辆列车飞驰而过,噪音覆盖了人物的对话,直至影片结束都没有交代这段对话内容。

我认为这段对话就是刘爱爱向周泽农提出自己想要对底层生活作出反抗的想法,希望能跳过华华直接与周泽农进行交易,分到更多的赏金让自己摆脱底层生活。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但随着剧情推进,她发现只要处于华华的控制下,就无法真正获得自由。而且华华似乎对周泽农还有另外的想法,恐怕跳过华华直接举报周泽农的计划并不可行。

所以她改变了策略,假意答应华华陷害周泽农。却把周泽农带到湖上放松,错过约定时间,让华华惨遭猫眼的毒手。同时试探周泽农有没有因为与她相处后改变想法,选择继续逃亡。

如果周泽农愿意继续逃亡,估计刘爱爱是会乞求她带自己走的。但周泽农并没有改变想法,所以刘爱爱只能按照原计划把周泽农送到302房,以免被猫眼兄弟残害。

她甚至和猫眼兄弟达成了协议,通过出卖周泽农拿钱,这就是为何猫眼会评价刘爱爱是“眼里只有钱”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然而她没想到周泽农能反杀三人,并再次逃离警察的围剿。此时,刘爱爱只要确认周泽农不会害她,就能完成最初的承诺,脱离底层生活了。

经过制衣厂的最后试探,刘爱爱确认周泽农并没有记恨她,而是希望她能完成刚开始的约定。于是他们两人默契地走进一间面店。

刘爱爱:“要粉还是要面?”

周泽农:“要面!”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刘爱爱并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犯罪天才,作为一个底层人她多数时候都受人摆布。

既像那个街上的摇摆玩具,也像马戏团里面的“瓶中女”。但正如周泽农投币让“瓶中女”获得开口歌唱的时间一样,周泽农的出现让刘爱爱得到了一个抗争的机会,刘爱爱抓住了机会并完成了抗争。

刁亦男通过刘爱爱的故事线,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底层人民的抗争艺术,发人深思。如果我们只聚焦在周泽农身上,就难以理解刘爱爱的行事方式,会觉得她的举动都有点莫名其妙。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最后一种是道义沦丧之人,在电影中以华华、马哥和猫眼兄弟为代表。比起对困兽之人和底层之人发起的深思,刁亦男对道义沦丧之人的态度是批判的。

华华背叛兄弟,最终惨死湖边;马哥昏庸无道,最终命丧争执中;猫眼兄弟暴戾残忍,最终被周泽农以同样残暴的方法了解生命。这些道义沦丧之人,无一有理想的结局,体现了导演鲜明的立场。

然而刁亦男并没有单纯地批判,而是通过道义沦丧之人带出了整个电影的地方背景。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华华是陪泳女的头头,马哥是偷车团伙的头头,猫眼兄弟是帮派头目而且还疑似贩毒。三人都属于恶霸一方的势力,却因为三十万赏金而豁出了性命。

除了猫眼兄弟是因为与周泽农有仇外,其余人的表现似乎有点不合理。

但结合电影提及的时间、地点和语言特色,我们不难推断出故事发生在2009年武汉的一个城中村。此时的武汉正值百废待兴之际,传统制造业国企的衰落无可避免,新型行业的崛起又有待加强。城市建设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城中村的管理自然无暇顾及。

因此,不难想象出在“三不管”的野鹅塘地区里,底层人民的生活是比较艰苦的。即使恶霸一方的势力,也会为了三十万的赏金见钱眼开。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这个背景既为道义沦丧之人提供了堕落的理由,也让底层抗争的刘爱爱行事动机更饱满,也让困兽犹斗的周泽农对生的渴求更值得玩味。

因为环境已经让刘爱爱看不到希望,所以她才选择抗争,希望能够走出去。但如此一个恶劣的环境,却让周泽农恋恋不舍,明明对生充满渴望,却选择在如此不堪的地方终结生命,到底是亲情的力量是使然还是他已经对未来失去信心,知道将来的社会已经容不下他这样劣迹斑斑的人?

道义沦丧之人已经可以为了钱不择手段,但周泽农从监狱回归后,并没有一代枭雄的傲气,反而处处显现收敛,甚至面对猫眼兄弟的挑衅还出言劝谏,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可以在道上继续混的人。但案底在身又没有一技之长,除了偷车他没法转行,当城市建设来临后,周泽农还能如何适应新社会?

所以,道义沦丧之人也反衬出了周泽农的另一种“困境”,而且比起围捕,这种精神上的困境让他这只困兽更加无能为力,虽然对生充满渴望,但只能求死去为家人换取活得更好的资本。如果我们只聚焦在周泽农身上,又如何能通过道义沦丧之人的角度,去发现这个困局呢?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综上,刁亦男通过困兽之人、底层之人和道义沦丧之人的聚会,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底层社会,让我们用最原始的视觉去观察周泽农逃亡的事,并通过身边人的行为揭示出各种更深层的主题。

这种让电影回归真实生活的叙事手法,淡化了主角的“光环”,让电影每一个角色都值得把玩和深思,对于电影创作来说其实是一种勇敢的尝试。

但对于观众而言,可能并不是那么友好,起码许多人在观影完毕后,第一反应就是“看不懂”。如果多数观众都表示“看不懂”,那证明这样的方式还是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的。

个人认为,刁亦男在尝试把电影回归生活的节奏上可以放慢点,先让观众熟悉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再慢慢全面在电影中推行,也许能让更多的观众可以理解透彻电影的内涵。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刁亦男失手?他只是把电影回归了生活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认为《南方车站的聚会》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呢?导演刁亦男的作品各位又观看多多少部?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观点。
我有话说......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