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印客美学 缺少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最近都流行怀旧,看着小伙伴看着《父母爱情》笑的前仰后合的,小印也拿出了自己的宝藏老剧,就是《编辑部的故事》。 可能很多95后出生的小伙伴都不太了解这部情景喜剧,这部92年播出的剧主要是讲《人间指南》刊物编辑部的6名编辑每天日常生活的故事。 这个刊物既然叫《人间指南》,那肯定不简单,首先看它的栏目: 这简直就是现在的新媒体公众号矩阵啊!而且涉及的面还更广一些,基本上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包括情感和职场什么的也都有!这6名编辑的日常工作就是回复读者的来信或电话来排忧解难。 每一集的主题都会和当时的一些社会热点相关,小印小时候没怎么看懂这部剧,长大了才真正看懂这部剧的内涵。 里面有很多剧情和台词背后的道理在今天还是很适用,小印给大家分享一下。 “丧文化”的鼻祖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大众开始产生了各种焦虑。 大概从去年开始这种焦虑情绪直接在年轻人当中形成了一种佛系的丧文化,具体表现为对未来失去希望,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争不抢等等。 不少长辈都说我们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但实际上他们年轻的时候(八九十年代)也被他们的长辈说过是垮掉的一代,“丧”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改革开放后,青年们在面对社会巨变,从过去集体主义转向关注个人时显得无所适从。 于是各种焦虑的情绪以及丧文化开始产生,陈佩斯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电影中塑造的角色陈小二就是那个年代普通青年小人物的缩影。 那么说回《编辑部的故事》,在这部剧中都反映了哪些焦虑情绪呢? 首先现代年轻人人焦虑的原因占比最高的应该就是“穷”,车厘子自由还没实现猪肉又涨价了,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也是如此。 这部剧中编辑部的同事们就一直没停止过关于金钱的争论,比如编辑部经常因为收益不好的原因面临“为人民服务”与“拉广告挣钱”的选择。 或者是追求有质量的内容还是写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内容来吸引流量的争论,这简直就和现代新媒体从业者遭遇的问题一模一样! 和当今社会对金钱过度重视一样,当时有一句口号是“一切向钱看齐”,对于金钱的焦虑使编辑余德利发出了以下的感叹: 除了金钱以外,现代年轻人还一直对自己的身材很焦虑,因为社会大众审美标准仿佛只有一种:胖的人想瘦,瘦的人想更瘦,加上各种营销号诸如《控制不了自己身材的人控制不了人生》这样贩卖焦虑情绪的文章,仿佛胖已经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的原罪。 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也是如此! 编辑部炊事班的王师傅因为身材胖受尽歧视,编辑部的六位同事就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减肥。 结果适得其反,王师傅也很怀念减肥之前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的自在日子。 除了挣钱、减肥外,找不着对象成为了让当代青年焦虑的第三座“大山”,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不找对象就好比不是我不想考清华北大,而是实在考不上! 九十年代的青年也和我们有一样的困扰,来编辑部相亲的青年小赵发出的这句感慨至今都振聋发聩: 除了这些焦虑之外,剧中还有其他焦虑诸如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的忧虑等。 所有这些让当时青年焦虑的现象都说明了丧文化真的不是最近的发明,剧中编辑李东宝对自己艰难人生的一段形容可谓是丧到骨髓里了: “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 长快了就六指。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子压扁。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个坏人,你说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土味情话的先锋一部合格的电视剧至少也要有一条感情线,这部剧对于感情的讨论实在太先锋了,先锋得到现在年轻人看了也会产生共鸣,看来90年代的年轻人和我们对于感情的烦恼是一样的。 比如李东宝一直对文青女同事戈玲单相思,也经常有所行动,不过也仅限于口头。 我们现代年轻人可能都知道去年开始流行一系列的土味情话,肉麻但是却不恶心,看完这部剧之后才发现葛大爷扮演的李东宝简直就是土味情话的鼻祖!而且人家的土味情话还都是很有策略的,大家可以学习学习,前方高能! 各位看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自己从不利的位置转移到了有利的位置。这机灵抖得相当完美,网上那些天天教人把妹的野生PUA导师也望尘莫及。 这一句看起来是在损人,但其实是在赞美,比直接赞美高明多了! 不是中国三分之二的男性,那还有三分之一的男性,那也够多了!夸赞的方式非常幽默,而且内容还不过分,张弛有度。 妹子们被这样夸了以后,心情先是生气,反应过来后又非常开心,会娇羞地说一句你真坏。所谓的妹子们喜欢的坏男孩就是如此,单身的小伙伴都学会了吧? 先不说结果会不会成功,小李同志这种自信心还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既表明自己的真心又会让妹子感觉自己有吸引力。 要注意的是别把这种仔细和直男癌的谜之自信搞混,一个会让妹子感觉舒服,一个只会很油腻(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实在想不到别的告白方式,就直接引用现成的诗歌、广告文案都可以。要学会引经据典,一般不会踩雷。 看到了吧?李东宝这些土味情话看着简单,但却运用了抛砖引玉、以逸待劳、欲擒故纵、欲扬先抑等计策。所以找不到对象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该反思自己读书少了? 不过可别学李东宝这样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不然也会像他这样心凉: 90版现代启示录丧文化流行意味着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其实仔细思考寻找一些解决的办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九十年代的这部剧已经对一些引起焦虑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范例,不过仅仅是范例,答案还是开放性的,需要小伙伴自己来寻找符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比如前文提到的新媒体人是注重质量还是注重流量的问题,编辑部的陈主编给出了如下的意见: 如果你喜欢的人却喜欢这别人,该怎么办才好?编辑余德利给出了如下的意见: 前几天大家应该都被一系列的家暴新闻给刷了屏,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家暴现象还是如此普遍,因为九十年代的《编辑部的故事》就已经在剧中普及了家暴的错误性: 前一段时间川美教授画人体模特的做法在网上引起了争议,小印实在想不通,都9102年了,这种事竟然都能引起争议? 要知道上一次对这件事引起争议的时候可是在民国啊!李东宝对此有个很精辟的总结: 还有就是小印之前发过的文章《我的每一克脂肪,都应该成为艺术》中介绍了很多越来越受大众关注的大码模特,以及今年维密的停办,都说明了大众的审美标准开始多元化。 人们开始关注不一样的美,或者是从别的身材中发现新的美,这应该会给之前对自己身材焦虑的小伙伴更增添一份信心,让我们和九十年代的炊事员王师傅一起吼出这句跨越时代的最强音吧!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 shaohe0102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