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部,其实在十月份播出时,我们跟大家分享过。 没想到,随着两个月的不断更新,这档节目越走越「偏」,越播越「奇」。 比如你知道「头脑」是种美食吗?六七十一份的平民早餐都吃什么?有个地方人们竟然每天一起床就要喝「肥宅快乐水」? 别急,谜底都在这部纪录片中—— 《早餐中国第2季》 先得夸夸第二季的早餐中国,口碑不仅超越了第一季,涨到了8.9分。 还成功压过《人生一串第二季》、《宵夜江湖》这些今年大热的选手,荣登2019国产美食纪录片第一的宝座。 从评论来看,第二季能拿下高分,和两件事分不开。 首先是极佳的镜头感。 天南海北,煎炒烹炸,各种类型的早餐,在镜头中都变为一帧一帧的近焦大特写。 让你一眼望去,脑子里只留下俩字。 饿了。 这几张动图看完,我简直能猜到现在大家的内心活动。 肯定是一边抱着「我为什么要在深夜看这个」的想法,一边又舍不得走,视线在每张图上流连。 甚至连给肥肠勾芡的动作都会反复看上好几次。 总之,手里的宵夜突然就不香了。 其实让你看饿只是第一步。 《早餐中国》能拿下高分的另一个秘诀还在于,奇。 看完之后就如短评所说,增广见识,惊讶于原来他们早餐都这么奇妙! 比如开头提到,有个地方的清晨,从「肥宅快乐水」开始。 就是在新疆乌鲁木齐。 哈萨克族人,每天都被奶茶唤醒味蕾。 当然比起我们吨吨吨的各色奶茶,哈族的奶茶更特殊一点。 没有什么添加剂,靠的就是好茶、好奶。 老板娘每天先把特质的丁香味砖茶泡好,再将鲜奶煮出淡黄色的奶皮子。 她正忙碌时,外面有食客叮嘱,少放一点盐。 ??? 哈族的奶茶竟然是咸甜口。 制作时,碗底先放上一勺盐,再舀上两勺纯牛奶,倒入茶水与沸水。 最后浮上一层煮好的奶皮子,即可上桌。 食客们还会配上哈族的各种特色小吃一起佐餐。 图上的包尔萨克可不是人名喔。 而是一种当地的特色面食,看着眼熟吗? 眼熟! 四舍五入当做特殊风味的油饼也未尝不可。 就这样,四元钱一碗的奶茶+一元钱一个的包尔萨克。 温暖了哈萨克族人的早晨。 有的老食客十几年如一日,一天不喝奶茶就不舒服。 等等,一天不喝就头疼... 这不仅是乌鲁木齐,也是周杰伦的精神故乡吧... 看完了大西北的奶茶,视线往最南边转一转。 福建长汀的早餐也是汤汤水水,不过,他们更硬核。 一早就吃泡猪腰。 「泡」这个词,可不单单是蘸水的意思。 而是来自一种长汀当地的吃法,汆(cuan)。 汆之前,要备好原材料猪腰,切片、调制、搅打。 ps.老板的秘方说,再加一点点猪肝口感更好。 清水煮开后,倒入搅打好的原材料,倒些香油,再倒些糯米酒,搅拌至再次煮沸。 这样出来的成品,汤汁清亮,猪腰鲜嫩滑弹。 一早开始,店里的每个人都捧着猪腰汤,老少咸宜,以形补形。 不过只吃汤恐怕不得饱。 长汀人标配还会在来上一碗拌面。 一口拌面一口汤,长汀的早晨,也是能量满满。 看完长汀,我突然想到,有个地方虽然与长汀相距甚远,但饮食习惯却完美重叠。 就是早餐吃瓦罐汤配拌粉的江西南昌。 罐罐和粉粉,一对儿绝配。 可不要小瞧旁边的罐罐。 在第一次推荐早餐中国时,评论区就有好多小伙伴提名它,说不吃瓦罐汤,就不算去过江西。 虽然只是炖品,但它的口味,可以称的上丰富多变。 有纯猪肉做的,二两一个肉坨,吃到一本满足。 也有肉做打底,配上各色时兴材料,像桂圆、雪梨、木耳、皮蛋都可以「出镜」。 最后,别忘记点一份罐罐的好基友,拌粉。 光看动图,都能看出无比的鲜辣爽口,吃上两口,再喝一口瓦罐汤,绝美! 据说江西人是隐藏的吃辣大户,看到这个辣椒的「致死量」,我信了... 整部纪录片中,早餐以热乎乎的汤为主的,不止上面提到的几个地方。 还有福建的锅边糊。 吉林延边的酱汤。 江苏无锡的咸豆浆。 emm...看着是蛮好吃的,不过甜豆浆党仍然站定队伍不会叛变的! 说了这么多,好像才说了纪录片里的「奇」的一部分。 不单单指早餐吃的奇,也在于有些食物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符,刷新了认知。 看完后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北京早餐的面茶,不是茶。 而是一种麻酱党挚爱的面食。 面茶的基底由糜子面、小米面两掺,搅煮而成。 再用油泻过的麻酱细密地浇匀。 最后撒上手工烘焙的芝麻碎,齐活儿! 河南焦作吃的豆腐汤卯麻烫,和麻辣烫是完全两个物种。 麻烫不是我们理解的「麻辣烫要麻不要辣。」 而是一种像麻花的面食。 制作前扭一扭,再下油锅炸制。 出锅后顺着纹路切一切,就成为一枚Q弹饱满的麻烫了。 最后加上嫩豆腐与卤汁,即可上桌。 第三个让人猜不到的是,天津人早上吃的锅巴菜里既没有锅巴,也没有菜。 锅巴菜用天津话来念,大概是嘎(ga)吧菜。 里面的锅巴其实指的是用绿豆和白面摊成的煎饼。 切成薄片后配上卤子,吃之前记得搅拌均匀,让每片锅巴都浸满卤汁的味道。 至于为什么要叫「锅巴菜」,而不叫煎饼菜... 节目组随机采访了一位路人叔叔,就收获了宛如单口相声一样的回答。 行叭。 不愧是全国唯一一个马路上挂「驾车说笑,危及安全」警示牌的地方。 天津人的「种族优势」过于明显,就连吃个早餐也能如此欢乐。 讲到这里,差点忘记有个谜题还没有解答。 还记得开头提到的头脑吗? 这道光看名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早餐,是山西太原的特产。 据说头脑是太原最贵的早餐,加上饼和小菜、黄酒,一套下来就得六七十。 看起来也是平平无奇,不就是乳白色,配上莲藕、羊肉的糊糊吗。 怎么会这么贵? 采访中,老板说头脑贵的有理由。 毕竟材料全是中药,再配上精选的羊肉汤底,一份药膳,能不贵吗。 巧的是,食客们也说贵的有理由。 因为喝完后能强身健体,踩在雪地里都不会冷。 现在正好是冬天,每天出门靠意志力的我,面对这种强力的安利,虽然很贵... 也还是好想尝一尝「头脑」的味道喔。 可惜去不了太原,只能看纪录片眼馋一下。 说起来,这部让人眼馋的纪录片,并不只靠美食吸睛。 美食固然诱人,背后的人,也同样诱人。 很多观众最爱看的就是各色食客的采访,与老板们幕后一天的生活。 在镜头里,他们不会作假,也不懂伪装。 吃的开心就手舞足蹈。 接受不了就眉头紧皱,连连摇手。 他们紧张就会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他们得意时也会一个劲的炫耀或者开心地大笑。 无论哪一面,都让人觉得生活感十足,温暖又欢快。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胃,更抚凡人心。 《早餐中国》的魔力大概也在于此。 让你看完之后,笑过泪过,也饿了。 呐。 一起来许个愿吧—— 明天无论早起晚起,都要吃个早餐,犒劳下自己。 【头条号签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