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狮子王影评

风骨傲气 2019-12-24 18:37 421人围观 神剧与烂片

1989至1999的十年,被称作迪士尼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迪士尼不仅走出了之前的票房阴霾,更重要的是复兴了迪士尼本人对动画长片的理解:动画电影不仅仅是拍给小孩子看的作品、而应当同样适合成年人欣赏。1994年上映的《狮子王》可以说是迪士尼史上最严肃的作品。剥去其轻松的喜剧元素,脱去其音乐剧的热闹外衣,《狮子王》的内核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主线故事。影评人Roger Ebert甚至称之“过于残酷而不适合年轻的小朋友观看”。

《狮子王》虽号称迪士尼第一部原创剧本作品,其故事中对《哈姆雷特》的借鉴却是显而易见的,创作团队也坦言小狮王辛巴的生命历险是受莎翁戏剧、古希腊神话甚至圣经故事启发。片中三个主要角色:老狮王木法沙,小狮王辛巴,老狮王的弟弟刀疤,都是《哈姆雷特》中角色的直接替换。辛巴和哈姆雷特一样,都“延误”了他们的复仇。关于哈姆雷特为什么对复仇行动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西方学者几百年来已经从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各方方面面给出了解读。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学派的影响,特别重视解读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这一点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影视创作。在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戏剧更强调人物的行为,而不注重角色塑造;莎士比亚超越时代的天才,也体现在他的剧作中通过大量的独白,使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角色的行为,更看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与动机。这一点非常符合现代影视的创作原则。针对哈姆雷特的复仇拖延症问题,《狮子王》中对于辛巴的行为给出了简单清晰却又十分合理的心理解读:刀疤设计害死了木法沙,却让辛巴误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害死了父亲,进而由于愧疚感而自行放逐,在逃避责任中长大成人。这样的改编使《狮子王》的故事比莎翁原著还要更加合理通畅。
我有话说......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