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给我闪 2019-12-26 22:11 602人围观 神剧与烂片

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在豆瓣评分仅5.9,无数人批判着这部"烂片",但不可否认的事,这部作品确实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商业电影变成主流的开始,是他的失误吗?




从此,电影不在仅仅是小众艺术,无数资本开始涌入,陈凯歌从一个讲故事的诗人变成一个导片子的商人,这是时代洪流下他的无奈之举,也是他的选择。

其实这也是让他难以避免失误,他想讲好故事,讲好电影,但是在这个基础上他考虑的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还有那些好故事出产的成本,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那故事本身就没有立足点,更没办法呈现在观众面前,所以既是他的失误 也是时代推动的无奈之举,这个也只是一个契机罢了。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要想作品面向世界,必须妥协付出代价


以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的第五代导演,虽然早拿了不少国际大奖,但是这个奖项的颁发是因为国际上对中国的艺术下了一个定义。

就是说在他们的认知下,中国的好电影是这样的,哪怕他们其实不认同这种好,哪怕这种作品并不是符合国际上对电影的审美。

他们也只会认为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所以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中国的好电影即使在国际上拿了奖,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激不起什么大的浪花。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而直到陈凯歌一众人到中老年阶段,他们才明白,要让中国的电影真真正正走入国际,走向世界,必须要向商业化发展,这不仅仅是对艺术的妥协,只是时代的洪流下,想要得到认可必须付出的代价。

于是他们开始了转型,修正题材、重新刻画人物、收敛主题对市场做出妥协、简化了曾经狂放诗意的画面构图、减少了原本充满艺术性的需要沉静思考的隐喻、将重点放到"人"的身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艺术感觉上。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赵氏孤儿》的尝试


于是他选择了《赵氏孤儿》这个中国传统故事作为开端,因为有着文化传承的底蕴,所以不至于毫无头绪。

这部片子由陈凯歌执导,葛优、黄晓明、范冰冰、海清、张丰毅等人出演,有老戏骨有流量,故事结构和拍摄方式都是典型的商业大片。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民间医生程婴在无意中被卷入了赵氏灭门事件,他用药箱将赵家一个小婴儿带出,保护它存活了下来。

然而大奸臣屠岸贾步步紧逼,要程婴交出孩子,程婴与好友公孙杵臼上演了一场苦肉计,程婴假装告发公孙杵臼私藏了赵氏孤儿。

并且用自己的亲生儿子代替了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杀死,之后程婴因为告发有功成了屠岸贾的门客,他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把赵氏孤儿养大成人,最终报了赵氏灭门之仇。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然而这样陈凯歌拍惯了文艺片,当年《霸王别姬》的成功一直让他飘飘然,所以根本无法驾驭一部宏大的商业巨制,他想将《赵氏孤儿》捧上世界舞台,但这部影片还完全够不上国际大片的标准。

他请来一系列大咖以为这样就可以打开市场,却忘记了服化道景的重要性。那些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布景的场地,那些与主演形成鲜明对比的群众演员,那些无视历史事实的种种漏洞,那些让人看人让人浑身尴尬的台词......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擅长文艺片转型商业大片不易


陈凯歌擅长的,是将中国传统的美学表达到极致,他歌颂人,这样的导演是很难拍出商业大片的,因为太过流于意识。

他有自己的世界,他在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样的导演是细腻的,也是狂放的。所以看不到商业化是观众眼里的种种缺陷,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无法磨灭陈凯歌对中国电影发展做出的贡献,当年的一部《霸王别姬》,是即使放在今天,也没人能跨越的高度。

它是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这一点,即使是最讨厌陈凯歌的人也没办法否认。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这部片子让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他获得了鲜花掌声,可是也让他看到了更大的距离,他想试着把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拉的近一些。

但是在行动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差距,这让他产生了文化焦虑,但是从来不曾对文化失望。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执着探索文化,只为呈现更好作品


他执着的探索中国浩瀚的文化,同时与西方意识形态进行对话,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给他的文化自信,但是他看过世界的眼睛又不允许他对中国文化毫无理由的进行吹捧,他能看到那些灿烂的瑰宝,自然也看得到糟粕和缺憾。

所以有了《霸王别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霸王别姬》也是一个开始,虽然这仍旧是一部文艺片,虽然这部影片芯子里的内涵和立足点还是中国文化,但他已经伸出了触角,而且也成功的触碰到了。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霸王别姬》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希望,随后的几十年间他都在探索这种中西方结合形式的电影艺术,直到时代的洪流下,导演们逼不得已开始商业化,但是陈凯歌骨子里带着诗人的浪漫,这和精致宏大的商业感是冲突的,所以会有不伦不类的感觉。

选择《赵氏孤儿》作为转型商业片的开始,陈凯歌自然有他的考量,1731年,《赵氏孤儿》就被传教士带到了西方,作为西方世界对神秘的东方启蒙的开始,西方人对《赵氏孤儿》抱着极大的兴趣。之后大名鼎鼎的伏尔泰还对它进行续写,可以说这是一个早就走上了世界的大IP。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但是在翻译和改编的过程中,《赵氏孤儿》原本的内容无可避免的有了改变。这很正常,毕竟语言也是文化一种非常重要的创作方式。

所以说西方文明对于《赵氏孤儿》的认知,是基于他们自己对东方文明的想象,他们将《赵氏孤儿》改变成了符合西方审美的样子。

陈凯歌自然也知道西方对这个故事的认知与他想要呈现的内核上的不同,但是这正是他选择拍摄这部剧作为商业化开端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赵氏孤儿》本身的IP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世界呈现出真正的《赵氏孤儿》。虽然他失败了,但是它的价值和陈凯歌的探索精神不可否认。

陈凯歌电影成“烂片”?把商业电影成主流的人物,是他的失误吗?

总之,商业化是电影界的必然选择,没有《赵氏孤儿》,也会有其他,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陈凯歌失败了,但是电影史会永远记得他的贡献。
我有话说......
当贝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