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是由罗晋、李一桐等主演的古装历史剧,该剧改拍自雪满梁园的同名小说,由作者亲自担任编剧,保障了故事的原汁原味,还原了书中的许多名场面。 《鹤唳华亭》原著小说算是一篇比较有特点的网文,书里有一些安静细腻甚至厌世的东西,落日镕金,雪满梁园,春雨槐花,平原送客,这些也不只是景,更多是一种氛围。至于剧,取景和服饰是很不错,服化道非常精致,细腻,整个色调,场景调和的很美,但核心上似乎难能得其风神。 正剧为表、“爽”剧为里,“快意恩仇”为皮,“对正义的诉求”为骨。 《琅琊榜》的风格更像“古装偶像剧”,而《鹤唳华亭》则像是古装华丽恢弘外衣下的“爽剧”,一言不合就高能反转、节奏跌宕起伏;又在佞臣当道的乌烟瘴气里屡次抛出清白的价值以求索,邪不压正、字字铿锵,又一定程度上暗合了惩恶扬善、大快人心的价值观。 剧开头是一个大雪天,让人不禁联想起大明王朝,场景有些的相似,也是一个人在雪天跪着。 开篇中,萧定权在雪地中的那一跪,就算奠定了全剧的基调。 亲生儿子因父亲的疑忌和执意,在父亲的面前长跪不起,等来的却是来自大哥的羞辱。另一边,舅舅顾思林则截然相反,与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以换“阿宝”平安,即便年岁已老,竟也不惜请缨出征遥遥北疆。 《鹤唳华亭》五集体量里囊括了两个大案件,前三集就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大案。罗晋饰演的太子前一半比窦娥还冤,后一半堪称锤王、让反派求锤得锤。 权谋不是目的,夺权后干实事才是目的。只有女人才喜欢斗心眼子逞口舌之快,只有小孩才喜欢反转来又反转,真正的男性权力之争都是一刀毙命才无后顾之忧,剩下的时间还有一堆实务等着去做,钱粮税收、水利漕运、桩桩件件,都比所谓的权谋更费脑子。 原著小说里的萧定权非常之别扭,剧里目前来看,男女主角气质都太正了,一看就不是别扭的人。特别是罗晋。他演萧定权,惨就是惨,要他演惨里带着悲哀冷漠高傲天真,就有些强人所难了,那种年龄的气质实在是不大契合。 皇太子萧定权,从小就不太与父亲亲近的他,从未得到过应有的父爱,之后更是在少年时丧母。这些经历,都让他对亲情、对父爱极度渴望。 原著里萧定权尽管有些权谋之术,但剧集里大多数时间哭戏实属太多,气场太弱,让人感觉这并不像一个储君应该有的风格与气度。 储君萧定权为天下孤身犯险,收付兵权交于国君之手中,背负千秋骂名而亡似乎已经注定了。 这部剧在叙事上很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大量的反转设计来凸显出悬疑感。 感觉很多人看完前五集后并没有看懂剧情,所以在疯狂吐槽,其实这和导演的拍摄方法有关,将用来埋伏笔的镜头给省略了,放到反转的回忆里,借助主角的口吻说出来,就显得剧情反转的有些刻意。 而齐王及其岳父中书令李柏舟屡造祸端,陷害萧定权及其身边之人,使得太子与皇上间的冲突纠葛日益加深。萧定权只能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不断陷入跌宕的命运转折。 太子在朝堂上反败为胜之后,准备去像皇帝请罪,正好撞见齐王趴在皇帝膝盖上撒娇求饶的亲昵景象。 细想自己又不受皇帝喜爱,还是不要自讨没趣。 默默转身离开,正好遇到自己的老师,所有的委屈都想向老师说一说,像个孩子似的要去老师家吃师娘做的糕点,却被老师以君臣之别婉拒。 太子站在雪里,双眼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这世间竟再无人可听一听他的委屈。 实在显得太孤单了。 其实《鹤唳华亭》制作比前几年的同类剧要好得多,本身质量肯定不能和烂剧划等号。此外,对于原著服化道的“再定义”,也是剧集一处颇令人惊喜的地方。 从首集到第四集,一个具有“单元性”的污名构陷案形成了闭环,尤其是在第三集和第四集中甚至用上了六个反转,环环相扣,暗藏着多番“你来我往”,令人意想不到。这其实是将原著小说影视化后,非常有效的类型化叙事。 同时,此案件也表现出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双向关系。比如萧定权的委屈、懦弱与果敢、坚定,宛如一体两面。 《鹤唳华亭》不仅把宋代的雅事全部展现在观众面前,也让观众看到了那个时代经济的繁荣发展,百姓的安居乐业,无论是卢世瑜的书法,还是太子的书法,亦或者齐王的书法,都让观众赏心悦目。 (作者: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