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命案,让外卖行业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警方通告,结果已出: 杀人者,有罪就判,Sir没什么好说的。 但引起Sir注意的,是命案引发的一系列情绪混乱。 尽管警方一再强调,凶手杀人,并非因为差评。 但第一时间,网上产生的话题就是: “该不该取消外卖小哥差评制度?” 一方是同情,一方是愤怒。 警方通告下被顶得最高的一条评论,就是一名消费者的控诉。 外卖小哥的艰辛,是摆着的; 消费者的要求,也是正当的; 甚至,外卖平台、管控部门、商家店铺,都各有各的难处。 每个立场,似乎都有诉求,也有苦衷。 但一条人命,就应在这踢皮球过程中草草收场吗? 这些乱象,如何问责? 正义,如何伸张? 似乎大家都在犹豫。 所幸,最近一部国产剧某程度上说出了Sir想说的话。 《精英律师》 引起Sir注意,因为这部剧就是用外卖引入的。 更可贵在,它并没有一笔带过—— 仔细拆分了一次送外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利益冲突、人情世故。 以点带面。 外卖小哥,怯。 外卖小哥突然闹肚子,让熟悉的商家帮自己送个餐到楼上。 本来是件简单事,但送餐的商家却第一次感受到外卖小哥的心情。 首先,急。 每走一步都要看下手机,还剩几分钟。 超时会罚款。 其次,虚。 接连两次意外,第一次,因为电梯超重,她不得不乘坐下一趟; 好不容易赶上下一趟,她的餐又被别人碰撒了。 只能重做。 超时送上餐后,她只能道歉。 消费者呢,也急。 上了半天班,早早点了餐,谁知超时了。 这还不说,中间又被上司和同事乱气一顿,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好不容易撑到午饭时间,想放松放松吃个外卖。 怎么就不能如愿呢? 剧中律师还算讲道理,没有直接差评,只是吓唬了一下。 最真实的,是除以上两个身份外的,旁观者。 赤裸裸的歧视。 电梯超重怎么办? 全部人第一反应,劝送餐的出去,我们还赶着上班呢…… 不得不说。 尽管《精英律师》口碑争议不少,但Sir认为它在当下,敢于拍行业剧,敢于以律师为主角,已是难得。 尤其,为我们带来可贵的思考。 即—— 如何判定,争议下的“正义”。 于是,它以律师、法律的角度,上来就抛出各种争议下的追问。 比如,对于外卖。 叫餐的是个律师,何赛(田雨 饰)。 帮外卖小哥送餐的商家,是女主戴曦(蓝盈莹 饰),具备专业法律知识。 超时后,何赛没有第一时间怪责。 而是提问: 送餐迟到,是过失,还是意外? 戴曦的回答也精准: 过失,是因疏忽发生的过错,被电梯门夹到,真的不是因为疏忽。 而意外,是指受外来的,非本意的,料想不到的事件的影响而发生的事。 这个问题,同时也牵扯出我们现实中更多疑虑: 作为消费者,应该惩罚的是过失,还是意外。 作为平台,如何分辨过失/意外,又如何奖惩分明…… 除了外卖,以律师角度,也有更多犀利的追问。 比如说,道德低下的人,我要帮他吗? 这里的回答是,要。 做律师,不能太爱惜羽毛。 再问下去。 道德低下的人,有请律师的资格吗? 回答依然是,有。 不只是因为付得起钱。 所以…… 正义,到底真实存在的,还是用钱买来的? 先别急着回答。 因为答案太复杂。 《精英律师》也没有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 而是选择了国产剧少有的“单元剧”形式。 主线剧情外,以案件为独立支线。 男主,靳东;女主,蓝盈莹。加上最近大火的田雨,和几个常驻配角。 还有许多大咖,在独立剧情中出现: 靳东的好兄弟雷佳音和凌潇肃,前“女友”王鸥,袁泉…… 反思,就藏在这群律师面对的日常中。 Sir看剧的第一印象,倒不是这部剧里的离奇案情。 而是台词。 《精英律师》特色的台词,既劝退,又让你忍不住倒推回去多听几遍。 这是律师的两种嘴活。 劝退,是指复杂的术语密集地向你砸来。 它标定的,是法律意义上的泾渭分明。 由于出众的法律天赋,戴曦被同一个律所的罗槟(靳东 饰)招到了所里当助理。 何赛不服,戴曦主动要求他,当众考她的法律知识。 司法考试十四门课程,随便考; 全文背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准确解释注释法学派,评论法学派,“司法”一词的来历…… Sir掐了掐时间,这一段背诵2分钟,不带喘气不脸红,没停顿提溜出来。 专业吗? 复读机不算什么。 当面对实际问题时,戴曦随时就可以找到法律条文,一字不差背出来。 背诵,理解,然后运用。 台词很劝退。 但,一部讲法律的剧,如果没有这种劝退台词,像话吗? 律师另一种嘴活,是辩驳。 它展示的,是规则与规则之间的模糊地带。 骂人不带脏字,律师尤其擅长。 听这种话,你得按按暂停键才能听懂。 随便摘两段,大家感受一下。 何赛被客户辞退,律所领导准备让罗槟接手。 明里是合作伙伴,暗里是竞争对手的两个人较上了劲儿。 何赛:任晓年晚上会打你电话。 罗槟:我不是你,他不会给我打。 何赛:你什么意思?你说他见人下菜碟还是我不值得人尊重? 罗槟:你说呢。 笑而不语。 何赛:你这样很没礼貌。 罗槟:礼貌是聪明人想出来与蠢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领导封印调停两人。 封印:我先和你谈,你们互相拆台,会让别人以为我们律所两虎相争。 罗槟:他不是虎。 封印:那是什么?鹬蚌相争? 罗槟:他是蚌。 封印:你也得不到便宜。 罗槟:我没想得到谁的便宜,谁的便宜我也不想占。 什么叫“死剩把口”(粤语,光会耍嘴皮子的意思),Sir算是理解了。 但。 以上算是比较低段位的嘴活。 你来我往,针锋相对。 高段位的嘴活,是不露声色,却一针见血。 罗槟律师助理,栗娜(朱珠 饰)。 这个神似关之琳的大美女,可不止貌美胸大那么简单。 在罗律身边多年,早已看透律师的工作。 罗槟和何赛斗嘴,争辩谁混淆了胡搅蛮缠和据理力争。 栗娜补刀—— 混淆了又怎样 这不就是你们律师的基本功吗 你们不就是靠这个赚钱的吗 罗槟和何赛两个单身寡佬,讨论爱情问题,被栗娜一击秒杀。 Sir为什么要说这些台词? 它当然不完全展示了律师,特别是中国律师所面临的处境。 但它仍试图通过律师之口,试图传递这些晦涩的专业术语。 吃力不讨好。 为什么? 因为这些台词,界定了文明社会下,必须服从的语境—— 我们面对着泾渭分明的规则,却无法摆脱规则之下的暧昧与混沌。 这是“争议”的由来。 却也是我们寻找正义的必要条件。 除了台词。 表演,也是两面。 律师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专业,专业,还是专业。 但这部剧却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的律师。 最奇葩,莫过于田雨饰演的何赛。 浮夸且小气。 尖酸又刻薄。 但大多数人,关键词,克制。 靳东饰演的罗槟,还是一如既往“傲娇”,不重人情世故。 但在真正谈判时,他还是保持了律师该有的分寸。 比如和老戏骨对戏的一段。 律所创始合伙人顾捷(刘敏涛 饰)和罗槟。 顾捷把客户介绍给了罗槟,但要求合作。 罗槟拒绝。 怕被别人甩锅,因为如果他输了,他一定要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说话同时,没有太多表情。 但姿态就在,始终保持下颌微抬,表示绝不退让。 另一边的回应,更加细腻。 看顾捷的微表情—— 嘴角的晃动,似乎想说什么,但已经什么都说不出口了。 意思像在说: 你怀疑我会让你背锅吗? 一言不发,深意,也有了。 多种风格,多样性格的人物,构建起一个职业的群像。 律师—— 也有七情六欲,也受道德约束,更被欲望驱使。 当然。 以上都还只是铺垫。 真正的反思,从一个个案件开始铺开。 Sir印象中,律政剧总会陷入一种怪象—— 情,大于法。 因为法律是冷冰的,而感情,总是温热的。 就像顽强的姑娘戴曦,本也是热心肠。 无偿帮人提供法律意见、写申诉,最后成功入职著名的律所,跟了著名的律师。 志得意满,踌躇满志。 却总是给人出损招。 比如,戴曦一边代表老板要求当事人履行法律义务。 一边又心软了,偷偷给当事人支招—— 结果,被罗槟痛斥一顿—— 由于你的建议 我将不得不采取更巨大的法律手段 把章柯告到倾家荡产 这是法律不外乎人情吗? 不,这是在以情害法。 罗槟的姐姐罗琦,不想让前夫冀遇探望女儿。 戴曦也给她出狠招—— 证明前夫有精神类疾病,法院就能让他见不到自己女儿。 她已认定,罗琦前夫是个十恶不赦的渣男。 结果呢? 狠狠打脸。 人家不过是一个渴望见见女儿的可怜男人。 甚至,当她用法律撕裂这段感情的同时,在所有人的心上,都留下了巨大创伤。 这是在以法害情。 人情在法律之上,看似温暖。 实际上,带来了更大的冰冷与刺痛。 这也就是罗槟曾经提醒过戴曦的—— 你这是法官思维 不是律师思维 因为你一直在判断谁对谁错 而不是维护你当事人的利益 什么是法官思维? 什么是律师思维? Sir认为,当下的我们,迫切需要厘清这两个概念: 法官思维,就是将自己当成法官,认为开启了上帝视角,能够判定谁对谁错,做出决断,惩恶扬善,这是他们的正义; 而律师思维,是站在客户一边,以法律需求者的需要出发,在法律的框架内办事。 这种人看似冰冷,但,却能解决问题。 他们捍卫的,可能不是普世的正义。 而是利益最大化。 无论是输家,还是赢家。 所谓善律者不讼。 罗琦前夫冀遇,因为见不到女儿,即将挑起对罗琦的官司。 罗槟为了劝阻他不要这么干,进行了一次模拟法庭的审判—— 如果他执意要把家庭问题放到法庭上审判,那么他将站在自己姐姐的一边,利用冀遇的酗酒问题,证明他的探望会让女儿产生身心不健康问题,甚至利用家里拍到的监控录像,使得他有可能永远都被剥夺女儿的探望权。 他必输无疑。 冰冷吗? 冷到“泯灭人性”,因为罗槟相当于在出卖朋友,将他私底下的种种糗事公诸于众。 可说冷酷到极点。 打官司就是上战场。 但反过来看,如果冀遇不挑起律讼,最后虽然也会输,但最起码还能保留女儿的探视权。 他让输家,和赢家,都得到了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是律师思维的重要意义所在。 这也是Sir认为,《精英律师》之于我们最大的意义: 提供多元、全面的视角。 且展现每个视角、立场下的挣扎与坚守。 这个世界,太多我们无法第一时间判断的悖论。 比如外卖事件; 比如,法庭上的鸡蛋与石头对峙; 再比如,程序正义与普世正义…… 放眼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出过类似题材的爆款。 日本的《Legal High》。 有一集Sir印象深刻。 衣着光鲜的女人被认定为“恶魔”。 对方律师要求判处她死刑,因为“民意如此”。 古美门反驳: 开什么玩笑,谁让她坐着高级进口车四处兜风,穿一身名牌,所以判她死刑吧,这就是民意? 民意就是对的,大家赞成的事全都是对的,大家使用暴力也无可厚非。 真正的恶魔,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是坚信自己是善人,对落入阴沟的肮脏野狗进行群殴的民意。 再比如,年初火热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Sir至今记得,那个帮“恶魔”辩护的王赦。 看似,他没良心。 实际,他的良心才真正挣扎。 因为他是唯一曾经站在凶手立场,为他想过的人。 到底什么是好人 什么是坏人 你有标准答案吗 谁有标准答案 尽管他所说的话,不那么“正确”。 但《与恶》并没有回避: 你们都希望他死 大家都希望他死 但是民主法治是用来讨好人民 讨好媒体的吗 而我们呢? 尽管《精英律师》远不如以上爆款那么尖锐。 但它敢于作出试探。 说出那些,不那么“正确”的话: 资深律师何赛。 因为认定了客户就是有不法行为的人,拒绝接受用户的委托。 我学习法律 不是为了给他这样的人 争取利益的 而罗槟怎么回答?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要学法律,如果所有学法律的都像你这样想,任晓年根本请不到律师。 这不公平 但他所做的,就公平吗? 为一个不法之人提供辩护,就比拒绝,更公平? 《精英律师》没有回答。 Sir也无法回答。 但有一点,Sir可以肯定。 什么是我们追求的正义? 不是空口无凭的情绪宣泄。 而是拼死捍卫自己的立场,不放过一丝申辩的缝隙。 当所有人都以此为目标。 我们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实现那个人人向往的“正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