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这样的戏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有一部电影,却用黑色讽刺的手法,向我们辛辣地描绘了游子还乡的另一个结局。 《杰出公民》海报 入围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提名的电影《杰出公民》于2016年上映,它以新奇的角度讲述了一个还乡故事:小说家丹尼尔·曼托瓦尼是一名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其成功为他带来了无限的风光和关注。但面对各界的邀请,他一般都是委婉拒绝,大有一副隐居高人的意味。唯独在故乡萨拉斯小镇的邀请面前,他动摇了——丹尼尔的许多文学作品灵感都源自于他的故乡。再三挣扎犹豫之后,他最后还是独自踏上了返乡的旅途。而这趟旅程,他将要接受萨拉斯小镇予他的最高荣誉:“杰出公民”奖。 但这趟归乡之旅,并没有想象中的愉悦美好。丹尼尔在他们眼中,早已不是昔日那个和他们一样平凡的萨拉斯一员,他被迫戴上了光环,小镇的居民们对他的感情复杂无比:好奇、艳羡、嫉妒、疏离、谄媚…… 丹尼尔也经历了一系列尴尬的事件。比如说坐在消防车上游行、被路人围观签名拍照、受邀当艺术比赛的评委。更荒诞的是,甚至还有居民推着残疾的儿子来到他的住所,请他为其买一辆昂贵的高档轮椅车。这些无稽之极的行为都在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的丹尼尔的耐性,直到最后他拒绝将一个恶势力头目的低劣画作评为艺术比赛第一名后,他遭遇了小镇居民的一系列报复。 从风光回乡的名作家,到被判定在作品中抹黑故乡的“叛徒”,戏剧性的反转让丹尼尔对萨拉斯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信心。到了电影的最后,萨拉斯险些被人一枪打死在故乡的土地上。 这部黑色喜剧,记录的正是一个文学艺术家被故乡一步一步杀死的过程。 复杂的乡愁:逃避萨拉斯的日子“我们没有任何共同点,我们只是凑巧都生在这里。” 这是《杰出公民》里的一句台词。回到萨拉斯以后的丹尼尔遭到居民们的热情对待,其中有一个自称是他狂热粉丝的胖子,在丹尼尔的一次采访之后拦下他极力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吃饭,原因是他固执地认为丹尼尔的小说中一个人物原型就是他的父亲。但两次邀约,丹尼尔都没有前往赴约,胖子质问其原因,丹尼尔说出了这句话。 这除了是丹尼尔对于胖子的无理请求的一次回击,实际上更是他长期以来的心情写照。在最初接到萨拉斯的回乡邀请时,丹尼尔并不如想象中的激动、兴奋。他甚至对秘书小姐说,感觉自己这辈子最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是离开了那个地方。面对故乡,丹尼尔的长期态度是畏惧与逃避。从后来的一系列荒谬事件中,我们不由得感叹这位文学家的先见之明。 自古以来,乡愁都是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心中的一道难关。离家在外多年,那座小镇的人长成了什么样子,家乡有了哪些变化,有多少的物是人非,这一切我们统统都不得而知。敢于提笔写下故乡的人,怎么会是没有乡愁之绪的呢?但这些一字一句写下故乡的人,又有多少能肯定,自己笔下那座小镇,和真实的会是一样的呢? 影片中的隐藏矛盾,正是丹尼尔笔下的萨拉斯与真实的萨拉斯之间的距离。在作品中,他是眷恋家乡的游子,萨拉斯可爱而纯朴。而踏上返乡之旅后,他的书籍被司机用于烧火取暖,被拿来如厕;他在节目上侃侃而谈,但其实人们只是希望他能发挥出一个广告作用;昔日称兄道弟的好友对他端起枪,丹尼尔险些命丧雨中……这一切都无情地拆穿着丹尼尔的美好幻象,这也是他早就料到的结局,因而他想逃。艺术源自于生活,但生活的丑陋与狰狞却在一定程度上被艺术的美所掩盖,丹尼尔在逃避萨拉斯的日子里,小心呵护的也许正是那一份脆弱的乡愁。 火烈鸟之死:直面荒诞以后的痛苦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格外引人注目。 一只火烈鸟溺死在一汪死水之中。这个镜头在电影开头定格了37秒,看似无厘头的镜头之下到底藏着多少引人思考的问题。 火烈鸟,它象征着自由与生命力,一生厌倦沉闷。 丹尼尔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宣讲:“我感到非常遗憾,身为一名艺术家而接受这样的册封。它说明了我的作品符合评审和国王的口味,却与艺术本身无关。不过我还是心存感激,感激他们宣告了我创作生涯的终结。”五年过去,丹尼尔虽是名誉加身,但灵感早已枯竭,他张扬放肆的青春也一去不复返了,如同那只死去的火烈鸟一般。 回乡这个选择也许是他的一次冒险,他的一次尝试。他畏惧故乡,但仍希望萨拉斯能唤醒他的灵感与精神。可丹尼尔作为一个启蒙者,在家乡面对的只有一个又一个无法逃离的人制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悲剧。假如说那时候的丹尼尔只是一只死去的火烈鸟,那么正是这次直面荒诞以后带来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与痛苦,使他和无知的乡人们一起溺死在家乡这滩寂寞的、压抑的死水中。 诗人兰波在少年时期,曾不止一次逃离他的家乡。在他看来,那儿愚昧之极,难以忍受。逃离家乡便是逃离牢笼,逃离囚禁自由的地方。在巴黎与乞丐共住,饱受生活拮据之苦,他依然乐在其中,只因自由无价;鲁迅先生曾在《故乡》中写道:“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看着亲密的童年玩伴长成了敦厚木讷的闰土,昔日开豆腐店的“豆腐西施”已经改头换面成了精明刻薄的杨二嫂,都是一种破灭;作家莫言亦对家乡有怯意,他深知不论笔下多少的文学作品,字里行间中的家乡都会与现实的有所不同。 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也是故乡。 结语:他们真的杀死了丹尼尔吗在电影的结尾,新书发布会上,丹尼尔在离场前表明了斗志“我要走了,但我还想再多说几句,说实话遭到如此这般的诽谤和中伤,我并没有觉得很沮丧。虽然这些行为令人憎恨,但我依然觉得很满足,因为我能感受到大家对于既有状况的反抗。咱们直奔主题,作为一个多年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过来人,我觉得我有责任让这个世界多几分光明少一分黑暗。我知道这是一场充满危险的战争,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会投降。” 悲剧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一定要用喜剧精神去战胜它,我们还可以用沉浸在其中的悲剧精神去适应它、改变它。 我曾以为在萨拉斯的那个雨夜,那声枪响彻底地把丹尼尔打死了,但似乎并没有。所有的无知与恶习,摧毁的是那个萨拉斯人,那个名叫“丹尼尔”的萨拉斯人。 但那个叫“丹尼尔”的文学创作者,仍然没有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