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砖头”和扔“石头”的列位,请暂且稍安勿躁,毕竟“渣男”二字上,还有双引号不是?所以隋东风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隋东风与罗芸的感情真挚热烈,他们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一起度过的15年,算得上神仙眷侣,但从观者的角度,总觉得缺了一些东西,而这个东西,我们暂且取名为“将心比心”。 (绝无任何对故事原型张述先生的不尊重,从感情角度,很是钦佩和感动于张述与罗洋二人的真挚情感,故而以下内容【只针对】电影所展现的婚姻情感内容进行分析,如有不妥之处,请诸位体谅、担待!再次表达对张述与罗洋二位的敬意。) 一:名字告诉我们的事电影《只有芸知道》的名字是如何由来的,我并不知晓,但从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看出另一个含义,即故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只有“罗芸”知道,而隋东风却不知道。 比如罗芸的心脏病,芸的家人知道,隋东风不知道;极光下许过的愿,梅琳达知道,隋东风不知道;芸去世以后去了哪里,布鲁知道,鲸鱼也知道,隋东风不知道;又如芸是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家里的地毯知道,电视机知道,隋东风依旧不知道…… 对隋东风来说,罗芸就像迷一样,亦真却也如幻,似一直都在却又好似从未出现,十五年的相濡以沫,隋东风终究又对罗芸了解了多少? 在电影中,隋东风与罗芸的15年生活,被留出了大片的空白期,这样的“留白”对于善于捕捉细节的朋友是友好的,但对于多数的普通观众,这样的留白却在无形中加大了我们的观看难度。 比如罗芸明明有那么严重的心脏病,为何会只身一人远赴他乡?又如罗芸与隋东风结婚后的15年时间,去了几次北京?隋东风明明去学的音乐,究竟是如何就愿意甘愿一生扎根在了饭馆之中…… 这些内容对于一个故事本身并不重要,也并不是观众感兴趣的事情,但正是这些东西的缺失,最终导致我们没有读懂罗芸。 而隋东风作为与罗芸朝夕相处,陪伴了十五年的丈夫,为何也没有读懂罗芸?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和不解。 在婚姻的世界里,光有炙热的爱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另一重要的要素:彼此了解! 而隋东风则是属于对伴侣了解的很不够那一种,当然这与电影忽略和淡化了很多情节有关,因为从情感角度,我完全相信现实中的故事原型一定是相互理解和包容的!但电影中的这一对,总有一种淡淡的距离和陌生感。 二:不了解又不去尝试了解的隋东风先不说“女人心海底针”,以及女人本就难以捉摸这一范畴,我们只通过隋东风做的事情本身,便可以得出结论:隋东风不了解罗芸,也没有想过去了解罗芸。 在隋东风与罗芸的饭店开到第九年的那个时间节点里,罗芸对隋东风说:“我们把饭店卖了吧,离开这里,换一种生活。” 隋东风说:“不,我们再开几年,存一点钱再走!” 这个思路自然没有毛病,想要换一种生活本就该需要更多的金钱去做支撑,只是这个“时间”是多久呢? 答案是:六年。 如果不是那场“莫名其妙”的大火,我想也许又是九年,甚至十年,乃至更久! 而九年前一无所有的隋东风尚且可以那样洒脱,半工半读,只身一人闯荡在外,为了罗芸可以放弃音乐梦,扎根异国他乡,埋身在餐馆之中。九年之后,已经有了一套房子以及一间餐馆的隋东风,为何反而如此的墨迹和犹豫不决? 这一切的答案?在电影中同样并未给出,留给了观众自己去遐想…… 我们再从最后的结尾去看,罗芸因为早产而患上了先天性的心脏病,而正因为心脏病的存在让罗芸知道自己一定命不久矣,所以她才会在一开始选择了拒绝隋东风。 再然后,一场奇妙的赌局,让隋东风赢得了爱情,同时也赢下了9万金钱。 有了钱之后,他们选择了结婚,选择了住在坡顶的那套房子里,这些都是罗芸自己选的,而9年之后罗芸突然厌倦了,说要离开这里。 而离开的原因,我们不知道,隋东风也不知道,只是从罗芸紧紧锁起来的眉角,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她是真的厌倦了这样的生活,而不是偶尔的一时兴起! 这里的原因除了因为生活本身就需要调剂以外,布鲁的离世应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只是,罗芸!你倒是说出来呀,以隋东风对你的爱,我相信他一定会理解你,你们又何须再去等待索然无味的6年! 整部电影,皆是如此,大量的空白和写意,让我们无法去感同身受隋东风与罗芸的感情究竟为何会那么深? 简单点来说,我已经开始怀疑他两之间还有多少爱!还是只是又一对为了生活而生活的平凡夫妻罢了,从这个角度去看,与其定义隋东风是“渣男”,倒不如说罗芸与隋东风的感情缺少最基础的相互理解和知心交底。 三:生活是不是本就如此有人说《只有芸知道》拍的本就是最真实的婚姻状况,所以才没有那么多的波澜壮阔。 是的,多数的夫妻在最开始的热恋期,一定都是充满着激情和浪漫的,然后才会慢慢的归于平淡和无味,罗芸与隋东风的这15年,确实像极了多数人的爱情故事和婚姻生活! 这也是这部电影可以引起很多人共鸣的原因所在,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却多少还是显得有些寡淡。 过了耳顺之年的冯小刚导演,相较于几十年前的意气风发,已经开始有了一丝暮气,或者说平和之气。12月25号,《只有芸知道》票房刚刚过亿的那个夜里,冯导发了一个微博,里面提到了15年前《天下无贼》票房大麦时自己的骄狂和不屑一顾,又淡淡的忧伤于长江后浪推前浪带给自己的压力,但总体而言冯导的语气中再无许多年前的“愤慨”以及对于“票房现状”的谩骂与指责,仿佛历经世事以后,冯导开始慢慢地看淡一切。 但人老了,就似乎更容易动情,就在这条微博之前的5天,12月20号冯导还曾经发过另一篇微博,他说:看到了一位老人家写给已故老伴的长信,看的老泪纵横,几度看不清屏幕…… 冯导重情所以他倾注心血把自己挚友的感情搬到了银幕之上,冯导感性所以他看到另一位老人的信件感动到泪水盈框,或者正是这种一代人有属于一代人的回忆,所以《只有芸知道》就不再需要凸显那么多的细节,因为经历过的人自然也就懂得和理解…… (文/大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