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将要放大招!2020年让我们裸眼看3D 《阿凡达》第一部距离现在已经八年了!想一想当年看这部电影的场景,暴露年龄的时候到了…… 当年的IMAX 3D场次“一票难求”,在上海甚至有黄牛将票价炒至上千元。不过,当坐进放映厅,戴上3D眼镜之后,我们能看到群山巍峨,蒲公英落在我们的手掌中,小精灵在我们面前起飞,还有纳美部落的娜蒂瑞公主忽闪着那双大眼睛…… 没错,当年这部电影的历史意义在于“3D”。 ![]() ![]() 《阿凡达》中的娜蒂瑞公主 2009年,《阿凡达》的上映将电影行业推入了“3D元年”。 这部电影不仅使用了传统的2D、3D放映格式,还在3D视野、立体技术和CG特效上有诸多创新。 自此,好莱坞大片纷纷“3D化”,佩戴3D眼镜也逐渐成为了看电影的常态,也不慎成为了近视小伙伴们需要佩戴两副眼镜的“痛苦源泉”。 重点来了,《阿凡达》并不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新科技上的唯一一次尝试,这一次,他带来了更“黑”的科技: 据futurism.com报道,近期,预计2020年上映的《阿凡达2》传出了好消息:卡梅隆将使用一种新型投影技术,让《阿凡达2》的观众抛弃3D眼镜,直接用裸眼看3D。 不用戴3D眼镜,那电影屏幕该怎么“欺骗”我们的眼睛呢? 卡梅隆即将使用的新技术来自科视数码公司(Christie Digital),其与卡梅隆本人的Lightstorm Entertainment公司合作已经有五年之久。科视公司表示,他们设计出的RGB激光投影系统能够向观众左右眼中投射不同的图像,从而达到让观众看到“3D画面”的目的。 目前,电影院中使用的3D眼镜主要是偏振光眼镜。在眼镜中,两只镜片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 在戴上眼镜后,观众双眼看到的物体位置稍有差别,因此能够产生电影中的物体“立体”的错觉;更老式的“红蓝”3D眼镜也是使用了类似的原理。 ![]() ![]() 用过这样的“3D眼镜”?你暴露年龄了。 不过,在科视公司的“新计划”中,电影屏幕提供的画面不再是两个,而是三个。 电影中的每个“像素点”将会有3束激光组成,前方还有一个可动的透镜。透镜的作用在于其能够调整激光的方向,让观众左右眼中的图像出现差别,因此将荧幕中的物体看成“立体”的。 科视公司目前并没有公布这项技术的详细信息,不过我们已经知道他们设计出的投影机将使用光通量为6万流明(lm,光通量单位)的投影技术。要知道,现在一半的家用投影机也只有3000-5000流明左右。 ![]() 据DNews介绍,裸眼3D中的每个“像素点”都有一套独特的激光-透镜系统。 换句话说,这种“新格式”在大荧幕上的投影会很、及其、非常清晰。科视公司表示这项技术在某些程度上能防止画面变形或失焦。 裸眼3D的未来:电影的强心剂,还能辐射电视、手机、游戏机在卡梅隆导演使用《阿凡达》第一次对3D进行推广后,3D技术不仅“救活”了不少好莱坞系列电影,还让他们赚得“盆满钵盈”——就不提《阿凡达》这一部(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外)赚钱最多的电影,卡梅隆拍摄的经典老片《泰坦尼克号》也进行了3D版重制。 最终,3D重制版全球票房狂收3.436亿美元(约23.3亿人民币),也赚取了不少中国观众的怀旧眼泪(和段子)。 ![]() 《泰坦尼克号》3D重制版上映时,最著名的一个段子不慎被不少人当了真。 正因为如此,卡梅隆导演在《阿凡达》2中尝试的裸眼3D一旦成功,很有可能再将电影技术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引领好莱坞大片的新潮流;而对于电影院和观众来说,现有的偏振3D眼镜造价高、易损坏等问题也能够一并被解决。 但是,对“裸眼3D”野心勃勃的卡梅伦虽然算得上是电影界的“第一人”,可是不少生产商们对这一技术早已有不同的设想。 早在2010年,飞利浦公司就公布了开发裸眼3D电视的计划;2011 年左右,夏普、HTC 以及 LG 等公司则纷纷试水裸眼 3D 手机;任天堂也于 2011 年推出了任天堂 3DS,一个带面部跟踪、裸眼 3D 功能的游戏机。 不过,尽管这些生产商都选择了比电影屏幕小的手机、游戏机屏幕,仍然有很多技术性难题没有被攻克——例如分辨率低、仅有特定角度能够呈现3D效果等。 飞利浦公司的裸眼3D电视最终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 除了裸眼3D的效果依旧不能确定,有不少人也对这项技术的安全性提出了怀疑。 Youtube中就有评论质疑:“激光投影会给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吗?”而由于科视公司对新技术的保密,我们目前对于这项技术,包括其中对激光的使用等相关细节还知之甚少。 不过,“卡神”导演早在去年11月就在采访中表示:
作为“卡神”的忠实观众,现在我们对他的期盼又多了一层:除了2020年上映的《阿凡达2》续集之外,卡神还引领着裸眼3D这一技术的商业应用。在他身后,裸眼3D电影、电视、网络游戏都将是触手可及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