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部剧,看得让人怒火中烧。 但评分却节节走高。 imdb更是高达9.1。 怒撕国家黑历史。 质疑警察权力。 打脸总统。 敢这么做的,当然又是美剧了—— 《有色眼镜》 When They See Us 受害者 1989年4月19日晚上9点。 28岁的特蕾莎·梅里,来到了纽约的中央公园。 她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带上了随身听,准备在回家之前,去公园健身散心。 天气晴好,夜色温柔。 然而四个小时之后,警察发现了特蕾莎。 赤身裸体,躺在公园里一处树木繁盛的浅沟里。 满身伤痕,生命垂危,身穿的衣服已被鲜血染红。 经医院检查,她的大脑损伤严重,头骨破碎,伴有最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左眼脱落,面部骨折。 还遭受过残暴的轮奸。 此案一经曝出,震惊了整个美国。 因为实在太有“爆点”了—— 除了极恶暴力。 还有受害人的身份。 她的父亲是西屋电气公司高管,自己则毕业于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宋美龄,希拉里·克林顿都毕业于此,是美国顶尖的私立女子学院),是学院十年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毕业后又攻读了耶鲁大学的MBA,进入了华尔街。 总之—— “白”富美,好家庭,社会精英。 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被一群社会垃圾毁于一旦。 特蕾莎在医院里昏迷了十二天才脱离危险,经历了长达六个月的复健才能下地行走,甚至有些身体机能已经造成了永久损伤,比如记忆损伤,嗅觉失灵。 于是,大众开始愤怒—— 身为女人,她到底做错了什么该被如此对待? 于是,大众开始恐慌—— 就连这样有地位背景的人都无法保障最起码的安全,而更多的普通人又如何安然自处? 所有的情绪。 最终都涌向一个出口—— 向罪犯复仇! 罪犯 在特蕾莎遇袭的那天晚上。 同样在中央公园的,还有“中央公园五人帮”。 他们中最大的刚满16岁,最小的,只有14岁,都生活在纽约哈林区(黑人和移民聚集地区)。 浸淫在帮派文化中,时不时学着别人“撒野”——类似于出门找乐子,抢点小钱,揍几个看不顺眼的人。 当晚中央公园还发生了一起骚乱。 警察出警后,他们被当作目击证人,一起带回警局。 本来做个笔录就可以离开。 直到,特蕾莎被发现。 一个白人女性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虐待和折磨,主持抓捕的女检察官,警局的警察,全都出离愤怒了。 时间,空间上的巧合,让办案人员的目光逐渐锁定在了这些小孩身上。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 检查官在梳理案情时,用词随着面目表情,逐渐扭曲—— 孩子。 玩耍的孩子。 目击者。 嫌疑犯。 犯罪嫌疑犯。 禽兽。 愤怒,开始让人失去理智。 警察的盘问,也在步步请君入瓮—— 你有没有参与性侵? 他举报了你参与了性侵。 你举报别人,你就可以减刑。 你承认做过,你就可以回家。 一群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不给吃喝,不让休息,强行被逼问了六七个小时。 就这样,他们最终都签署了承认有罪的口供,并留下了认罪的录音录像。 嫌犯落网、黑人、黑帮街区、秉性顽劣…… 一切都在朝大众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 甚至当年的特朗普,也说这一结果大快人心。 然而,就像《十二公民》里的一句台词: 就您举手投有罪这一票的同时,这个孩子在您心里,死了。 我们,到底是凭什么确定一个人是罪犯的呢? 但随着庭审的继续,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披露。 犯罪现场提取精液的DNA,与这五个孩子无一相符。 甚至,孩子们的证言中互相矛盾,和案发现场的状况大相径庭。 连公诉方的出庭律师都一度表示—— 这越界了(我打不了)。 最后逼得检察官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即便没有证据,他们在犯罪现场,判他们,绝对不冤枉。 特蕾莎都这么惨了。 你还在为嫌疑人辩护,就是没有良心;你投反对,就是在纵容犯罪。 最后,陪审团认定。 有罪。 真相 1989年的4月19日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 随着审判结束,一切尘埃落定。 一个精英女性受到了伤害,五个年轻的黑人(移民)得到了惩罚。 而自始至终,特蕾莎没有指认罪犯,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指向这群孩子。 只留下了一桩荒唐的官司,和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几年过去,当年的未成年人失去了青春,变成了大小伙子。当年的成年人,因为不肯承认罪行,所以得不到假释。 可是,出狱的,无法找到工作,因为强奸案,失去了家人,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社会认可,甚至,只能靠犯法谋生。 而狱中的,无时无刻不在收到“伸张正义”者的愤怒,轻则冷言冷语,重则拳脚相加。 几年过去,又几年过去…… 直到。 真正的凶手,自己承认了罪行。 于是,“正义”又重新出现,案子被重启调查,判决被推翻,涉案人被无罪释放。 纽约市的司法系统名声扫地,赔付4800万美元的纳税人的钱摆平此事,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赔款。 有人失去了青春,有人失去了财富,有人失去了家人,也有人为此声名狼藉。 真相大白靠的不是奉公执法,而是真正的罪犯良心发现。 无比讽刺。 其实,在审判过程中,警方不止一次有机会改正错误。 但是,影片只用了一场戏来表明他们的态度,却是整个剧的戏眼。 当律师向检察官抱怨这件案子有问题的时候,检察官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话—— 现在说这个太晚了 晚,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指,案子已经全国皆知,群情激愤。 恶性案件让一种呼声占了上风—— 严打犯罪,不要再纵容少数族裔,加强警权,以及恢复死刑。 但第二层则是。 所有参与此案的司法力量,警察,检察官,律师,法官,都已经为有瑕疵的判决背书。 此时再改弦更张,岂不是打了所有人的脸? 无论正确还是错误。 它都必须被当成是正确的。 而五个黑人(移民)小孩可能蒙受的不白之冤,又算得了什么? 只要有人伏法了。 只要大众的愤怒平息了。 正义,也就算“伸张”了吧。 现实 庆幸的是。 现实为遭受命运重创的人,留下了最后的一丝温情。 特蕾莎·梅里,如今成为一名演说家,不仅如此,还参加了马拉松,用自己的走出阴影的切身经历鼓舞着别人。 而同样受到伤害的五个人,也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其中的科里·怀斯,捐赠了科里·怀斯无罪基金项目,为被诬陷的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审判从来不是终点,只不过是另一个开始。 戴着有色眼镜看到的,从来不只是皮肤。 还有偏见。 但,比偏见更可怕的,是根深蒂固,死不悔改。 在现实中的2001年,案件已经被推翻。 沉冤昭雪,被伤害的人获得了自由。 可纽约警方在次年依旧像模像样地出台了一个长达43页的《阿姆斯特朗报告》,申辩原先的案件没有错。 当年主持调查的女检察官Linda Fairstein 在本片上线的时候批评本片对她的丑化。 可在另一边,她自己却靠着参与这个案子写了好几本畅销书,赚得盆满钵满。 在剧中,导演并不想丑化这些高高在上的人。 因为每一个走上前台的人背后,都有庞大的拥趸。 警察如此,检察官如此,甚至如今的特朗普也是如此。 可是。 当表达偏见,变成了一种直率。 发表仇恨,变成了一种坦诚。 所有人都朝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方向对立时。 文明,包容,又在何处呢? 就像片名,when they see us。 当他们看我们的时候—— 是偏见,是歧视,是怨,还是怒? 有色眼镜不仅仅戴在脸上,更是扎在很多人心里。 别不承认。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