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红米note7发布,伴随而来的是一场“真假4800万像素”的宣传战。
首先是华为荣耀大肆在媒体上宣传“同样4800万像素,三星GM1与索尼IMX586有啥不同”。其次,我昨天在各个媒体上看到的红米note7文章的下面,都会有水军跟帖开喷红米是“伪4800万像素”。
而小米这边,雷军也在红米note7发布会上怒怼“友商”,并主动谈及三星GM1与索尼IMX586的相关情况。
那么三星GM1摄像头传感器是否真的跟索尼IMX586差距很大呢?
我的观点如下:
一、首先从我们熟悉的“马赛克结构”传感器说起。目前主流的相机、手机摄像头都是“马赛克猜色结构”的设计,标准称法是“Bayer”(拜尔)结构。这种传感器上,每一个像素都只能获取红蓝绿三原色光的一种,缺失的其他两种光色要靠周围的像素借值。
二、无论索尼IMX586还是三星GM1,都是硬件具有4800万像素结构的CMOS传感器,但这两款传感器与传统的CMOS传感器不同,都采用了“Quad Bayer”排列(三星称为Tetracell技术)
这个其实也称不上什么技术,说白了就是四个像素共用一个滤色片。
那么这种设计有啥用呢?
索尼的这个设计其实是为视频领域而开发的技术。
1、在普通模式下,它可以直接把四个像素的电荷合并输出,直接得到一个“大像素”的效果。(如果是普通的拜尔排列,缩图是需要图像处理器劳神干活的,会增加负担)
2、“Quad Bayer”搭配“硬件双ISO”或者设置不同的电子快门,可以直接拆分出两个明度不同的画面,然后进行合成,直接输出HDR视频。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说一下三星GM1与索尼IMX586最核心的区别了!
索尼IMX586支持物理输出48MP的RGB像素。
这是怎么回事呢?
看一下这个图就明白了:
通过变换读取阵列,以及简单的借值换算,索尼的IMX586硬件支持将“Quad Bayer”转换成“普通Bayer”的能力。
(当然,IMX586将“Quad Bayer”转换为普通Bayer排列的这个过程同样存在“插值”、“猜色”,硬吹成和普通48MP拜尔排列的效果一样,也是忽悠人。)
而相对的,按照“华为荣耀”在网络上披露的文章说法:
(三星GM1)每个2x2阵列都只能识别同样的颜色,并且只能一起输出数据。也就是说,GM1硬件输出的照片其实跟1200万传感器输出的照片没有本质区别。 也就是说,三星的GM1所谓的4800万像素,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下面的模式。如果是这样的话,它比1200万像素直接插值到4800万像素还是要好一点的,毕竟有原生4800万的明度信息作为参考。
但另一个关键点是红米note7所采用的骁龙660并不支持4800万像素啊,那么更糟糕的情况就可能是这样:三星GM1在红米note7上,就是一枚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所有4800万像素都是靠软件插值获得的。
这样的话,华为荣耀揭露红米note7的文章写得妥妥的,完全没有问题。
三、最后,说几句题外话:
1、目前的专业镜头搭配专业相机,DXOmark测得的最高分辨率才4500万像素。实测分辨率高于4000万像素的组合仅有5款!
对于手机摄像头而言,1200万像素都是过剩的,手机之间攀比“真假4800万像素”完全是“菜鸡互啄”的无聊游戏。
以我的华为P20pro为例,尺寸更大的IMX600传感器,4000万像素放大跟单反比,稍微脱离中心区,细节都是糊的。IMX586比IMX600尺寸更小,像素更高,这个4800万像素除了当噱头忽悠用户,我想不出有啥真实意义。
2、雷军亲自承认IMX586比GM1更强,但强在哪里,他却闭口不提。除了上面提及的像素硬件输出的优势之外,我在网络上开扒到的一些信息如下。
(我没有一手资料,以下的说法不保证准确性)
a、GM1比IMX586省电。
b、GM1的像素串扰控制比IMX586好。
c、IMX586具有ISO50、ISO800两档原生ISO,而GM1只有ISO300一档。所以光照良好跟极端暗光条件下,GM1都不是IMX586的对手。
d、IMX586的量子效率(QE)高达70%,而GM1是63%。
所以,IMX586真正比GM1更好的原因在于它的量子效率更高,而且内置了双档硬件ISO设计。而不是这个所谓的“真假4800万像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