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IGITIMES韩丁
海思半导体因华为的崛起而被世人熟知,却也略显神秘,但如今随着华为全场景战略的推进,海思也借着“物联网”逐渐走上台前。12月12日,在2019国产集成电路对接会上,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锋国做了题为《5G+8K+AI,使能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的演讲。
杨锋国表示,在百花齐放的各类物联网垂直场景下,人们都希望在有限算力下实现最佳化的能效,因此,在未来的智能时代里,5G、8K、AI,不仅仅是产品的规格,更多地将变成一种“基本能力”。
上海海思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锋国
“联接”是海思IoT的核心
虽然麒麟芯片更被消费者所熟知,但纵观海思自2003年成立以来,从巴龙系列5G芯片、凌霄Wi-Fi芯片以及Boudica系统NB-IoT芯片等等,基于通信技术的基带芯片似乎更是海思芯片组解决方案“大头”。
或许也正因此,在海思万物互联愿景——5G+8K+AI中,5G或者说是联接,被放到了首位。
杨锋国表示,海思以前是在安防、电视、机顶盒等一个个“个体”场景中深耕,但随着5G变成“基础能力”的时候,这些曾经相互独立的产品已经慢慢“由点到面”。
由于5G的超大规模连接能够让万物互联,这使得物理世界进入虚拟的数字化生活成为可能。“在智能时代,万物都是会被感知的一个时代,所有的信息都会被数字化。数字化后,信息通过连接的方式,在云端、终端各个层次之间进行互联,进而计算,通过计算来让我们所有终端获得服务。”杨锋国说。
业内认为,这不仅归功于华为海思在手机、汽车、电视等终端上的通信底蕴,以及5G特性带来的遐想,更重要的是,从早期万维网的工业化到3G、4G的信息化,“梅特卡夫定律”(一个网络的用户数目越多,那么整个网络和该网络内的每台计算机的价值也就越大)造就的一个充满无数商机且成长惊人的数字化世界。
显然,在这个“网”里,每个“点”将是至关重要。杨锋国也表示,从云-端-场景的整个物联网环节中,要形成最大的智能化服务,终端是最重要的枢纽。
什么样的终端能叫“智能终端”?杨锋国解释到,智能终端需要具备4种能力:1、感知,孤独的个体无法被互联;2、每一个终端都是智能的,所以需要计算能力;3、联接能力;4、表达,所有的感知需要对外输出。
此外,在AI方面,杨锋国表示,AI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融入了千行万业,应用方面可以看到8K,联接方案,都会应用AI的技术,云端会构建生活化的全场景的AI应用平台。
万物互联:先联接自己
万物互联的世界里,所有的终端都要被感知也要去感知外界。
替代原有2G/3G物联技术,在千行百业、万物互联的时代里,联接的标准、终端的安全以及行业平台急需一个统一的架构支撑。作为下游的模组厂商,也自然希望能获得完整一体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