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以中年/老年的角度,对爱情的一次回眸。
影片名为《只有芸知道》,看过之后,我认为,这片名只是想加重影片的商业价值,其实故事的重点,并不在于什么秘密,换个片名《只有风知道》《只有人知道》也不违和。
说白了,就是冯小刚知道了友人与友妻的爱情故事,受触动极深,一拍大腿豪爽决定,你这个故事我要搬上大银幕!
这才是出了电影院最让我感叹的地方!什么时候我也能混到,送朋友一部电影来纪念他深爱的亡妻......
但同时,我也感到疑惑,为什么冯小刚会在《手机2》之后拍摄这么一部爱情片?
网上的故事简介这样讲,
“改编自冯小刚友人张述的真实故事,讲述了隋东风和罗芸之间相濡以沫的动人爱情故事,但罗芸隐藏了一个只有她知道的秘密,秘密的背后却是她对隋东风刻骨铭心的爱”。
隋东风就是黄轩饰演的那个角色,罗芸由杨采钰饰演。
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讲隋东风与罗芸的爱情故事铺陈开来,在罗芸因心脏病过世,隋东风随了妻子的愿,将骨灰分成了四份,放到不同的地方。
这第一个地方,就是他们一起养的第一条狗狗的坟墓旁。在这里他们度过了最美好的婚后15年,一起住在有着广阔草坪的安静小镇,开着一家热热闹闹的小中餐馆,认识了他们共同的挚友,梅琳达。
在这一部分的叙述中,我会想到很多日剧/日影的影子。
影片里有不少桥段,就是两个人坐在草坪上,靠在大树上,看看景色,随便聊天,和广袤风景对比的是这种私人化的情感氛围,它纯粹的像天上眷侣。
第二个地方,隋东风把罗芸的骨灰洒进了有鲸鱼的大海里,在这一部分,随着与船长的对话,我们看到了他们爱情最初的样子。
两个北京人在新西兰,同租住在华人林太太的房子,一次隋东风在院中吹笛,引来女孩,在看她第一眼时,隋东风明白,这是他要娶的人。
他们的结婚带着一丝赌博的好运,在赌场,隋东风赌中了那45分之一的好运气,才让罗芸放下了最后一丝犹豫接受了求婚。
在这里电影埋下一个小伏笔,为什么罗芸说自己是坏运气的人二而在开始拒绝了求婚。
第三个地方,隋东风跨越万里,将罗芸带回了她北京的家。在这里,罗芸的父母揭开了那个小伏笔。
原来罗芸是一个早产儿,心脏没发育全就来到了人世间,医生断言她活不到青春发育时,没想到却一口气活到了45岁。头发花白的老两口对着隋东风讲,是你替罗芸争回了那15年。
然后就到了最后一个地方——隋东风的心里。
影片开头有段黄轩这样的自白:
“从前的日色变的慢,车、马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这一生都在和这个女人搅和在一起,但到现在都觉得还没待够。”
冯小刚是个高产的电影导演,在这样“相濡以沫”的爱情观,在他的历部电影里仍是少之又少。
我们翻看冯小刚自2010年后的电影履历表:
《唐山大地震》—— 天灾之下的亲情救赎
《非诚勿扰2》—— 解构婚姻
《1942》—— 人祸之下的自我救赎
《私人订制》—— 解构生命在时间中的流逝
《我不是潘金莲》—— 明抑暗褒
《芳华》—— 纪念被人遗忘的人们
《手机2》—— 未上映
加上本部,一共八部,但其中谈及爱情这个主题的只有两部,一部《非诚勿扰》一部《只有芸知道》,《手机2》不可知,但若传承前作故事情节,那可能依然关于婚姻中的他者有关系。
我们聊聊《非诚勿扰1/2》,前作葛优作为一个逗闷子大师,治愈了舒淇这位他人婚姻的不速之客;第二部,一个“模拟老年试婚”和“离婚典礼”,直击中在婚姻中最不合时宜的爱情幻想。
不说冯小刚更早之前触及爱情的电影,从作品中呈现的创作者理念来看,冯小刚对于婚姻(或者爱情),其实一直都是比较悲观相对不信任的姿态。
在2016年,冯小刚的太太,演员徐帆曾接受金星的访谈,其中抛给了徐帆一个问题,“怎么面对婚姻中的烂桃花(就是第三者)?”
截图有限,在徐帆说这些的前面,还提到,这也是丈夫冯小刚一直以来的劝导,婚姻中人不能看的太死,要留有余地。
但其实,任何事情,留有余地就做不到极致,前可进后可退,不得不说也不失一种齐人之美的兼顾。
回到《只有芸知道》这部电影,无论是隋东风还是罗芸,都在这段感情中展现了不留退路的爱意。
他们没有子女,离群索居,白天是工作的伙伴,夜晚是睡梦的伴侣,这是一段真正有始有终,没浪费分秒的好时光,通过罗芸骨灰的四个归处,串联起二人爱情的半生。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冯小刚走到耳顺这个年纪,已然惊了了人生种种,有过辉煌、有过低谷、给人跑过腿、被人当过爷、曾拍电影扛过华语票房大旗、也曾因他的电影让整个业内风声鹤唳。
经历了这般种种,六十岁的他被这样的爱情故事打动,愿意用自己的一些能力与权力,任性的搬上这样一部宁静的电影。
也许,人生蠢蠢欲动的时候太多了,就缺了一份这样不留余地的纯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