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像电影。
这就像一个超级真实的生活纪录片。
真实到令你觉得,
同样的剧情,同样的挣扎,
似乎就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某个角落。
据说这是韩国电影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一部电影。
片名叫《82年生的金智英》。
韩国女人被它感动不行,故而给出9.45的超高平均分。
韩国男人看完后,却全被气炸了。
最后给出1.71的超低平均分。
更有网友戳心留言:在韩国,只要有女性说喜欢这部电影,就会被冠以“女权”的污名,甚至遭到语言攻击。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到底什么神剧情,能戳到所有女人的心窝,以及所有直男的怒火。
电影的开头,金智英已是家庭主妇。
同时,她也是个“疯子”。
春节时期,她随丈夫一起回公婆家过年。
客厅内,热闹一片。
唯有金智英,孤零站在一旁,活像个外人。
她精神病发作了。
她忽而以自己母亲的身份,对公婆说道:“亲家母,看见自己女儿高兴吧?可我也想见我女儿啊,既然你女儿来了,那么,你也该让我的女儿走了。”
众人皆受惊吓。
金智英的病,是突发性的。
时而“变”成一个已死去的朋友,时而“变”成自己的妈妈,又或是,“变”成了已经离世的姥姥。
更奇怪的是,每次发病,她自己根本无法察觉。
有一日,深夜,金智英忽而以严肃的口吻,对丈夫说:
郑代贤啊,最近智英非常辛苦。
她虽断了母乳喂养,但心情依然很糟糕。
你身为丈夫,做得很好,辛苦你啦!
因为这一次,妻子所“变”成的对象,是昔日的一位大学学姐。
而这位学姐,早在去年便离世了。
原因是难产。
对此,丈夫郑代贤是万分焦急。
因为两人感情颇好,金智英一不差钱,二没有工作压力,似乎也不会受什么精神刺激,怎么就突然......
郑代贤不知道原因。
但作为局外人,我找到了。
童年时期的重男轻女
金智英的成长,是残缺的,亦也是愧疚的。
她的母亲叫美淑。
男权社会里,一个毫不起眼的牺牲品。
美淑说过,小时候她成绩很好,梦想是当一名教师。
但这梦,在美淑十几岁时,便破灭了。
她被迫辍学,早早就业,以供养哥哥读书——因为她是女孩。
结婚后,她被迫成为家庭主妇,并沦为“生育机器”,且必须、至少生出一个儿子——因为她是女人。
这是美淑的遗憾。
这也金智英潜意识中的一个痛。
有一日,母亲来看望智英。
就在母亲转身离去一刻,智英忽而悲从中来,“变”为姥姥,以其口吻对母亲说:
美淑啊,当年你在花一样的年纪,就被迫辍学了。
那时候你挣来的钱,全拿来供哥哥们上学,妈妈我是看得心如刀绞啊。
随后,一对母女,相拥哭成泪人。
坦诚说,我喜欢这部电影。
因为《82年生的金智英》里折射出来的女性问题,在中国,基本也都能找到影子。
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仔细对比发现,美淑的遭遇,其实也是我们母亲那一代女性的遭遇。
弟弟读书,姐姐辍学;
哥哥结婚倾其所有,妹妹嫁人极力压榨。
即使成婚后,她们依然没有自己子宫的“所有权”,而被求必须生出儿子。
那么,我们呢?
我们就是智英,智英即是当下男权社会里,多数女性遭遇的一个代表。
在智英的童年回忆里,长辈只喜欢男孩。
在饭桌上,奶奶一本正经宣扬起她“男尊女卑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靠不住,还得靠儿子!
父亲也是重男轻女文化的继承者。
欧洲出差回来,他带给儿子的礼物,是一只售价昂贵的钢笔。
至于女儿,则什么也没有。
以至多年后,即使智英已为人母,却始终不得不承认——弟弟那只钢笔,我惦记了很久。
父亲还贬损她:别折腾,你就等着嫁人吧!
前面提到,智英病了。
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疾病。
可纵然如此,父亲关心的对象,仍是儿子,而非女儿。
有一次,他提大堆补品回家,喜滋滋与儿子分享。
智英母亲大怒。
她砸碎礼品,然后如泣如诉:“你眼里就只有儿子吗?我们智英现在都成一个空壳了!”
或许,有些时候,有些环境,女人的苦,终只有女人才懂吧。
无法消除的职场偏见
随处可见的受害者有罪论
智英曾是一个有志女青年。
她以顽强意志,考进大学,再杀进大国企,并准备在职场上大展身手。
但她失败了。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源于职场的偏见。
对于智英来说,那是公司至关重要的一次选拔。
但她收到消息:公司的企划组名单中,全部都是男性。
随后,她问领导原因。
领导也是女性,故而深知女性在生育、家庭、事业上,极难将其平衡——何况还是男权社会。
她告诉智英:“你很优秀,但公司希望组建一个5年以上的长期小组。”
“女职员考虑到结婚产假,所以,很抱歉。”
一种更直白的说法是:对不起,你是女人,你要生孩子,你要以家庭为主,所以我不能给予你重任。
这些来自社会的偏见,如一把刀,都深深扎在金智的记忆之中。
当然,金智英精神病的形成,是多方面的。
童年的痛,是一种。
职场对女性的歧视,是一种。
性侵受害者有罪论,也是。
某一日下午,丈夫去上班了,孩子也睡了。
在恍恍惚惚之中,智英回忆起了一起少年往事。
那天夜晚,上完补习班归来。
行至半路,智英遭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猥亵。
她万分恐惧。
但万幸,在危急时刻,智英得到了一个好心人解围。
随后,她将这些遭遇都讲给父亲听。
她本以为得到的会是父亲的宽慰。
但没想到,父亲的回答却是:
瞧瞧你裙子多短,以后要穿得体一点!
还有不要逢人就笑。
你要记住,石头滚过来,你自己避不开,那就是你自己的错。
这些指责,你听着是不是也有点熟悉?
没错,我们的社会,向来也不缺少受害者有罪论。
“滴滴空姐遇害”事件发酵后,网上向来不缺乏这样的评价:
谁叫你穿那么暴露?你这不是勾引别人犯罪吗?
再假如某个女生遭到性侵。
有些人,甚至是整个舆论导向,都觉受害者比之施害者更加“肮脏”,或者,更应该“羞愧”。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资料显示,中国性侵受害者报警比例,连10%都达不到。
她们害怕被二次伤害。
就像剧中的金智英,死里逃生,惊魂未定,却得来一句莫须有的谴责——他们盯上你,是因为穿着不得体。
家庭主妇的困境
后来她从职场离开,做了家庭主妇。家庭主妇应该是这个世界最吃亏的职业吧。
不,在当下社会,它连“职业”都称不上。
计划之初,金智英以事业为主,暂不想考虑生育。
但七大姑八大姨给她压力:女人不生孩子不像话!
而老公也是各种诱导:没事,到时候我帮你一起冲奶粉换尿布。
后来,娃是生了。
但至于老公说的分担家务,照顾孩子,则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有一日,婆婆来家做客。
向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丈夫,准备帮她做点什么,却立刻引来婆婆嘲讽:“我儿媳妇,还真是有个好丈夫啊!”
智英知道,家庭主妇,毕竟是不受待见的。
不受亲人待见,更不受这个社会的待见。
她想重返职场。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婆婆:丈夫休假一年,照顾孩子到可以上托儿所,自己重新开始工作。
“什么?你疯了是吗?!”
“我儿子前途一片光明,让他请假看孩子,这像话吗?!”
“你能挣几个钱?划算吗?”
对此,婆婆这样怒斥她。
这似乎是所有家庭主妇的存在困境。
一孕傻三年。
再加产后时间,都用于家务琐事,照料孩子,以至于昔日的积累职场优势,转眼化为乌有。
去工作,娃就没人照顾。
请保姆?没钱。不放心。
让老公辞职?金智英说,算了吧。
恰像其婆婆所言:你就挣那几个钱,怎好意思让老公放弃工作?
然后,智英,又回到了那个不正常的智英。
我们都是金智英
我们都不如金智英
这么写,智英的人生,似乎从头悲到尾,没一点光彩的地方。
其实不是。
在当下社会里,智英比多数女人都要幸运的多得多。
因为她嫁了一个90分的老公。
妻子神经出现问题,郑代贤并非没有嫌弃,而是无比愧疚与自责。
他常深夜痛哭: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才导致妻子的出现精神问题?
看到妻子郁郁寡欢,他甚至主动提出建议:我来当一年“家庭主夫”,你去工作吧!
他为妻子的病操心不已。
自己上网查找病因。
他穷尽各种办法,以使妻子愿意去接受心理治疗。
电影的末尾,金智英踏进了心理咨询室。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这样形容自己的困境:“我觉得自己像被囚禁在一个地方,四周都是墙壁......”
其实,父权文化背景下的女性,都被这么一堵无形的“墙”,所囚禁着。
这堵“墙”,是家庭里的重男轻女。
是职场上的偏见。
是对男女性道德上的双标。
是女人就该如何如何,否则就是错误,否则被冠以“不顾家”污名的刻板印象。
不过,纵然“墙”再厚,金智英终还是走出来了。
毕竟,那个在“墙”外牵她的男人,满目爱意,尽是温柔。
关于这电影,豆瓣里有个高赞评论:
进电影院的时候,检票阿姨说:“金智英可以入场了”——是的,我们都是金智英。
但我希望,所有的金智英都有出路。
更希望,我们都不是金智英。 |